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温州“破三难”推动食品安全工作稳步向好

近年来,温州食品安全工作针对“基层基础不牢、部门合力不强、特色亮点不多”等三大突出短板,靶向发力“破三难”,推动全市食品安全整体水平、食品安全治理能力、食品产业发展水平和群众满意度“四个明显提升”。

夯实基础,破解人力不足、隐患多发难题。一方面,紧盯监管薄弱环节。针对温州食品产业层次低、规范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开展系列专项行动,有效消除农药兽药残留超标、地沟油回流餐桌、消费欺诈和虚假宣传等一批食安风险隐患。2018年,出动执法人员51.4万余人次,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48.3万余户次,完成监督抽检7.9万余批次,食品检测覆盖率达到4.5批次/千人以上,行政立案5829起,查处食品犯罪案件586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996人,打击食品犯罪案件量占到全省总量30%以上。另一方面,紧盯“人少事多”顽疾。出台温州《关于全面深化乡镇(街道)市场监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全市167个乡镇(街道)、7005个网格全部配备专职网格员,实现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全覆盖。特别是进入“食安创城”时代以来,全市配备食品安全监管人员3229名,较创建初期增加近15%;累计经费3.42亿元,食品执法装备标准配置率达98%。

优化机制,破解联动不畅、合力不强难题。一方面,加强部门联动。出台《温州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规则》,进一步加大各类食品安全专项督查、集中整治和各责任部门协同联动力度。如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保持对食品类犯罪“零容忍、零懈怠”的严打态势,相继查获多起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典型案件,其中历时多年时间查办的“味美思”使用过期原材料加工产品案,收缴罚没款240余万元。另一方面,加强社会合力。完善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管理办法,将食品安全领域重点工作纳入各级人大监督项目,建立“两代表一委员”考核评议食安机制。试水“互联网+食安+金融”监管新模式,全域推广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全市参保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达2891家,累计保费投入1005.47万元。2018年,全市食品安全公众满意度较2016年增加10.24分,满意度增速全省领先。

此外,借力“双安双创”等专项工作,强势推进食品安全相关工作机制和举措落地推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对食品安全工作专题批示。同时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副市长牵头主抓的创城工作领导小组,下设11个专责工作组,两年间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四套班子共召集各类食品相关会议600余场、开展督查调研1500余次。创新出台《省级食品安全市县创建工作指导手册》,完成各类销号800余项。省内独创的全域初评、交叉模拟验收、食安城市VIS 视觉识别系统等特色做法收效明显,确保我市高分创成省级食品安全县(市、区)6个,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1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3个。另一方面,亮点培育实招频出。考核从原先的“无分可加”转变为“亮点频出”,如重拳打击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乱象,成效作法得到央媒《焦点访谈》、《每周质量报告》正面报道;省内首推“食安封签”项目,独创推行“一中心三端口”阳光餐饮共治系统和“网络订餐监管大数据抓取分析监管系统”,对全市入网餐饮单位开展全面排查,下架无证经营单位1700余家;投入4500万打造省内首个全产业、全门类、全品种的县域农产品公共品牌——“苍农一品”,并全域推广应用全省首创的电子二维码;35家食品作坊被评为全省首批名特优食品作坊,经验做法获上级肯定,并以苍南矾山肉燕产业园为样板,在该市召开全省食品小作坊“区域集中”整治提升现场会。

农业部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中国计量测试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