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技术知识 >

食品检验员大豆制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检测

随着转基因大豆在国际市场广泛应用,其加工产品(如豆腐、豆浆、豆油、酱油)是否含转基因成分,成为消费者关注焦点。作为食品检验员,必须具备转基因鉴别能力,确保产品标签真实合规。依据《GB/T 19495-2004 转基因产品检测》系列标准,推荐使用实时荧光PCR法(qPCR)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


食品检验员操作流程(qPCR法):

  1. DNA提取:

    • 称取200 mg豆制品样品,使用CTAB法或商业试剂盒提取总DNA。

    • 检测DNA纯度(A260/A280 ≈ 1.8)和完整性(琼脂糖电泳)。

  2. PCR扩增:

    • 内源参照基因:大豆 Lectin 基因(确保DNA有效提取)

    • 外源插入序列:CaMV 35S启动子、NOS终止子、CP4-EPSPS基因(抗草甘膦)

    • 靶标基因:

    • 反应体系:SYBR Green或TaqMan探针体系

    • 扩增程序:预变性→40个循环(变性-退火-延伸)

  3. 结果判定:

    • 若Lectin基因阳性,且35S或CP4-EPSPS基因也阳性,判为转基因大豆成分检出

    • 定量检测需建立标准曲线,计算拷贝数比例

标签合规要求(GB 7718-2011 & 农业部公告):

  • 使用转基因大豆原料,必须在标签中明确标注“加工原料为转基因大豆”

  • 未标注且检出转基因成分,视为标签不合格

  • 精炼豆油因DNA降解,通常无法检出,可豁免标识

食品检验员注意事项:

  • 加工过程(高温、高压)可能导致DNA片段化,影响检测灵敏度。

  • 避免PCR污染,设阴性对照(水)和阳性对照(已知样品)。

  • 对深度加工产品(如酱油),可结合原料追溯综合判断。

  • 若为出口有机产品,必须确保“非转基因”声明真实。


食品检验员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揭开“基因密码”,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与选择权。每一次PCR扩增,都是对食品透明度的科学验证。


农业部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中国计量测试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