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技术知识 >

食品检验员酒、茶、饮料类掺伪的鉴别与速测技术

酒、茶、饮料类饮品因其消费量大、价格差异显著,常成为掺假、伪造的高风险目标。食品检验员需掌握有效的鉴别与速测技术,以识别掺伪行为,保障消费者健康和市场秩序。


一、常见酒、茶、饮料类掺伪方式

(一)酒类掺伪

掺伪类型常见手段潜在危害
假酒工业酒精勾兑(甲醇)甲醇中毒致盲、死亡
以次充好低档白酒冒充高档白酒(如茅台、五粮液)欺骗消费者
酒精勾兑食用酒精+香精+色素+水模拟名酒成分单一,缺乏风味物质
年份酒虚标新酒标注为“陈年老酒”虚假宣传
葡萄酒掺伪加糖精、色素、香精、非葡萄原料发酵违规添加,营养失真

(二)茶叶掺伪

掺伪类型常见手段潜在危害
以劣充优劣质茶冒充名优茶(如龙井、铁观音)欺骗消费者
染色增色添加铅铬绿、孔雀石绿等工业染料重金属超标,致癌
掺入非茶物质加入树叶、草叶、香精、糖分降低品质,可能致敏
陈茶翻新陈茶漂白、提香后冒充新茶营养流失,可能含霉变

(三)饮料类掺伪

掺伪类型常见手段潜在危害
果汁掺伪浓缩果汁加水、糖精、色素勾兑真果汁含量低
植物蛋白饮料添加增稠剂、香精冒充纯豆奶成分虚标
功能饮料超量添加咖啡因、牛磺酸或非法添加药物健康风险
矿泉水/纯净水自来水过滤后冒充品牌水微生物、重金属污染


二、酒、茶、饮料类掺伪的快速鉴别与速测技术

(一)感官与物理鉴别法(初步筛查)

酒类

外观:优质酒清澈透明,无悬浮物;假酒可能浑浊或有沉淀。

气味:真酒有自然酒香;勾兑酒有刺鼻酒精味或香精味。

口感:真酒醇厚协调;假酒辛辣、刺激、后味短。

挂杯现象:高度优质酒摇晃后“挂杯”明显。

茶叶

染色茶:茶汤迅速变色,杯底有沉淀;

正常茶:汤色自然,逐渐释放。

外观:名优茶色泽自然、条索均匀;染色茶颜色过于鲜艳、不均。

气味:新茶清香;陈茶或香精茶有闷味、刺鼻香。

冲泡观察:

饮料

颜色:天然果汁颜色柔和;勾兑饮料颜色过于鲜艳。

气味:天然果香 vs 人工香精味。

口感:天然果汁酸甜适中;勾兑饮料甜味突兀,回味差。

(二)化学与速测试剂检测

1. 酒类速测

甲醇检测

方法:使用甲醇速测试剂盒(变色酸法或品红亚硫酸法)。

原理:甲醇氧化为甲醛后与试剂反应显色。

注意:国家标准规定,白酒中甲醇≤0.6g/L(以100%酒精计)。

乙醇含量测定

酒精计法:测量酒样比重,查表得酒精度。

便携式数字酒精计:快速读数,适用于现场检测。

工业酒精(含甲醇)筛查

试纸法:专用甲醇检测试纸,变色即为阳性。

甜蜜素、糖精钠检测

胶体金试纸条或试剂盒:检测是否非法添加甜味剂。

色素检测

薄层层析(TLC)法:分离并识别合成色素(如柠檬黄、胭脂红)。

试纸法:部分设备可快速筛查。

2. 茶叶速测

铅铬绿等工业染料检测

水浸法+试纸:茶叶浸泡后,使用重金属快速检测试纸。

紫外灯照射:某些染料在365nm紫外光下有荧光反应。

重金属(铅、镉、砷)检测

便携式X射线荧光仪(XRF):现场快速筛查。

比色法试剂盒:用于铅、砷等的定量检测。

农药残留检测

酶抑制法:检测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胶体金试纸条:快速检测拟除虫菊酯等。

二氧化硫残留检测

蒸馏比色法或试纸法:部分茶叶(如白茶、花茶)可能熏硫,SO₂残留超标。

3. 饮料类速测

果汁真实含量测定

天然果汁糖度一般8~16°Brix;

若糖度高但无果香,可能为勾兑。

可溶性固形物(糖度)测定:使用手持式折射仪。

滴定法测酸度:结合糖酸比判断是否天然。

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钾)检测

试纸法或试剂盒:快速筛查是否超量添加。

合成甜味剂检测

糖精钠、甜蜜素、安赛蜜试纸条:快速识别非法添加。

咖啡因含量测定

便携式HPLC或试剂盒:用于功能饮料中咖啡因的定量检测。

矿泉水真伪鉴别

电导率测定:纯净水电导率极低(<10 μS/cm);自来水或劣质水较高。

TDS笔(总溶解固体):判断水中矿物质含量是否符合标准。

(三)仪器速测技术

近红外光谱(NIRS)

可快速鉴别白酒香型、茶叶种类、果汁成分。

便携设备可用于市场抽查。

拉曼光谱

对分子结构敏感,可识别染料、添加剂、甲醇等。

无需前处理,适合现场快速筛查。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分析酒中风味物质、甲醇、香精成分,确证是否勾兑。

高效液相色谱(HPLC)

检测茶叶中农药残留、饮料中添加剂、咖啡因等。

DNA条形码技术

用于鉴别茶叶品种(如是否为正宗龙井、普洱等)。


三、实际应用建议

建立多层级检测体系

感官 → 物理 → 化学速测 → 仪器确证

在批发市场、餐饮单位、超市等开展现场筛查。

重点监控高风险产品

散装酒、自酿酒:重点检测甲醇、工业酒精。

名优茶叶:检测染色、重金属、农药残留。

果汁饮料:检测真实果汁含量、添加剂。

加强培训与标准执行

培训检验员掌握速测技术。

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如GB 275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蒸馏酒及其配制酒》、GB/T 30483《茶叶中茶多酚的测定》等)。

信息化与溯源

结合快速检测数据,建立酒、茶、饮料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四、总结

酒、茶、饮料类掺伪形式多样,技术隐蔽性强,涉及化学、生物、感官等多个维度。食品检验员应掌握从感官判断到化学速测,再到光谱、色谱、分子生物学等多层次检测手段,构建“快速筛查 + 实验室确证”的技术体系。

随着便携式近红外、拉曼光谱、胶体金试纸条、数字折射仪、TDS笔等新技术的普及,检测效率和准确性大幅提升。通过科学监管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可有效遏制掺伪行为,保障消费者健康,维护食品行业的诚信与安全。


农业部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中国计量测试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