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技术知识 >

食品检验员脂肪的速测技术

食品检验员在开展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时,脂肪含量是一项重要指标,直接影响食品的能量值、口感、保质期和营养价值。传统测定方法如索氏提取法耗时长(6–12小时)、操作复杂、需使用有机溶剂,不适合现场快检。

为提高效率,可采用多种脂肪快速测定技术,适用于乳制品、肉类、坚果、油炸食品、饲料等的现场筛查、企业自控和市场抽检。

以下是实用、可操作性强的脂肪速测技术,避免复杂公式,突出基层应用。


一、红外光谱法(近红外/中红外)——最快、最常用

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脂肪快速检测方法,广泛用于乳品、粮油、饲料、肉制品等行业。

✅ 原理:

脂肪分子中的C–H键在近红外区(如1200–2400 nm)有特征吸收峰。

仪器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定标曲线),根据光谱变化直接计算脂肪含量。

✅ 设备:

便携式或台式近红外分析仪(NIR)

常见类型:乳成分分析仪、谷物分析仪、肉类脂肪测定仪

✅ 操作流程:

取样品放入样品杯(液体、粉末、颗粒均可)

扫描光谱(几秒至1分钟)

仪器自动显示脂肪含量(%)

✅ 适用样品:

液态奶、奶粉、酸奶:乳脂含量快速测定

肉类、香肠、火腿:瘦肉精监管辅助指标

大豆、花生、玉米:油料作物含油率初筛

饼干、薯片、膨化食品:反式脂肪酸筛查前处理参考

✅ 优点:

无需化学试剂,非破坏性检测

检测速度快(<1分钟)

可同时测定水分、蛋白质等其他成分

适合大批量样品快速筛查

✅ 注意事项:

需预先建立或导入对应样品的定标模型

不同原料需不同模型(如牛奶与大豆不能共用)

定期用标准样品校准仪器


二、核磁共振法(NMR)——精准无损(高端应用)

✅ 原理:

利用氢原子在磁场中的共振信号差异,区分水和脂肪中的氢,从而计算脂肪含量。

✅ 特点:

无需溶剂,无损检测

精度高,重复性好

特别适合固体或半固体样品(如肉类、奶酪、坚果)

✅ 应用:

肉类脂肪测定仪(如LF90系列)

实验室或大型企业用于质量控制

✅ 局限:

设备昂贵

操作要求较高

多用于科研或高端质检


三、比重法(乳脂测定)——经典快速法

主要用于乳及乳制品中脂肪含量的快速测定。

✅ 常见方法:盖勃法(Gerber Method)

原理:用硫酸溶解蛋白质,加入异戊醇,离心后脂肪层析出,直接在刻度管中读取脂肪百分比。

操作步骤:

在乳脂计中加入10 mL硫酸。

加入10.75 mL牛奶和1 mL异戊醇。

混匀后离心5分钟。

脂肪层上升至刻度部分,直接读数(%)。

时间:10分钟内完成

优点:成本低、操作简单、结果可靠

适用:生鲜乳收购、乳品厂现场检测

✅ 国家标准方法之一(GB 5413.3),可作为仲裁依据。


四、索氏提取快速改良法(半自动)

虽然传统索氏提取耗时,但已有快速脂肪测定仪(如ABE或Rapid Fat Analyzer)改进工艺:

特点:

采用加热回流+溶剂回收,缩短提取时间至1–2小时

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人工操作

溶剂:常用石油醚或乙醚

适用:实验室对精度要求高的场景

注意:仍需通风橱、防火防爆措施


五、便携式超声波辅助提取(新兴技术)

原理:利用超声波破碎细胞,加速脂肪释放,缩短提取时间。

配合试剂盒:提取后可用比色法或试纸条判断总脂含量。

尚在推广阶段,多用于科研或特殊样品。


六、简易现场判断方法(辅助手段)

方法应用场景
纸巾压油法坚果、糕点、方便面饼:压后留下明显油渍,提示高脂
观察透明度酱油、醋等液体食品若浑浊、有油花,可能脂肪上浮
手感肉类过油润、粉制品过滑,可能脂肪超标

⚠️ 此类方法仅作预警,不能定量。


七、常见食品脂肪参考值(简化)


食品脂肪参考范围
牛奶(全脂)3.0–4.0%
脱脂奶<0.5%
奶粉20–28%(全脂)
猪肉(五花)30–40%
鸡胸肉1–2%
花生44–50%
饼干15–30%
方便面饼18–25%

注:具体以产品标准为准。


八、注意事项

取样代表性:

固体样品需粉碎混合均匀

液体样品需摇匀后取样

仪器校准:

近红外仪需定期用标准样品校正

乳脂计刻度清晰,避免破损

安全操作:

使用硫酸、有机溶剂时戴手套、护目镜

在通风良好处操作,远离火源

结果判读:

快速法为初筛,异常样品应送实验室用索氏提取法(GB 5009.6)确证



对于食品检验员而言:

首选速测方法:近红外光谱法 —— 快速、无损、多指标联测,适合绝大多数食品;

乳制品专用:盖勃法 —— 成本低、操作简单、结果可靠;

高精度需求:核磁共振法 或 半自动快速脂肪仪;

现场初筛:结合纸巾法、感官判断辅助识别高脂或异常样品。

这些速测技术大大缩短了检测周期,有助于及时判断食品营养标签真实性、防止掺假(如奶粉脱脂后掺假)、控制生产工艺。对争议或超标样品,应及时封样送检,确保监管科学、高效、合法。


农业部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中国计量测试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