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抽样环节常出现一些细节问题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抽样是关键第一步,其规范性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但实际操作中,抽样环节常出现一些细节问题,影响后续工作开展。以下是抽样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抽样单填写字迹模糊,被抽检单位信息不详细、不准确,或生产单位信息来源不明,导致无法追溯。
注意:需清晰填写单位全称、地址等关键信息,确保来源可查。
样品不符合检测要求
样品量不足:无法满足检测需求,影响结果判定;
保存不当:运输或存放过程中因保管失误(如禽蛋冷冻、运输颠簸导致破裂)造成样品腐败变质;
样品与要求不符:例如要求抽取柑橘类水果,实际抽到葡萄等其他品种。
抽样缺乏代表性
在同一生产基地过量抽取相同品种蔬菜,同一养殖基地集中抽取大量猪尿、禽肉或禽蛋,或同一养殖场的相同池子/网箱中抽取同品种淡水产品。
注意:抽样需具有代表性,避免重复抽样,确保覆盖不同批次或区域。
被抽检单位名称错误
误写为“×县××乡××村委”“××县放心粮油”等,正确应为“×县××乡××村”“××县放心粮油店”。若抽检农户,抽样地点注明到“县-乡-村”即可,无需细化至村以下。
样品名称表述不清
例如将“稻谷”或“大米”笼统写为“稻米”,“碧螺春茶”简写为“碧螺春”。
注意:样品名称需准确具体,避免歧义,明确品种和形态。
抽样数量及基数单位错误
抽样数量和基数未统一以“公斤”为单位,出现基数标注为“亩”等情况。
注意:数量和基数均需以实际重量(公斤)为准,确保单位一致。
抽样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基础环节,任何细节疏漏都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有效性。牢记上述常见问题,严格遵循抽样规范,才能为后续检测工作提供可靠的样品依据,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