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技术知识 >

食品检验员酵母和霉菌的速测技术

食品检验员在进行食品微生物安全监控时,酵母菌和霉菌是重要的检测指标,尤其在糕点、面包、果酱、蜂蜜、乳制品、干果、调味品及冷藏食品中容易滋生。过量的酵母和霉菌不仅影响食品感官品质,还可能产生毒素(如霉菌产毒),危害人体健康。

虽然标准检测方法(如GB 4789.15)需培养5–7天,但通过快速检测技术,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初步筛查,适用于生产过程监控、市场抽检、仓储检查等时效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以下是实用、可操作性强的酵母和霉菌速测技术,适合基层检验员使用。


一、微生物测试片法(纸片法)——最常用、最便捷

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酵母和霉菌快速检测方法,操作简单、结果清晰,无需倒平板。

✅ 常见产品:

3M™ Petrifilm™ 酵母和霉菌测试片

HACH、科桥、环凯等国产测试片

✅ 检测原理:

测试片上预置了适合酵母和霉菌生长的营养凝胶及特异性显色剂。样品中的酵母和霉菌在培养后形成可见菌落,通常为粉红色、红色或紫色(不同品牌颜色略有差异),霉菌菌落呈毛絮状或放射状。

✅ 操作步骤:

样品处理:

取25g样品加入225mL无菌生理盐水或缓冲液,均质成1:10稀释液。

根据预期污染程度进行梯度稀释。

接种:

吸取1mL稀释液,滴加到测试片中央。

覆盖:

轻轻放下覆盖膜,用手指或压板从中心向外推平,避免气泡。

培养:

将测试片正置于恒温培养箱中,25–28℃ 培养 3–5天。

(部分快速型测试片可在48–72小时内初判)

计数与判读:

酵母菌:圆形、光滑、粉红或紫色小菌落。

霉菌:毛状、絮状、蜘蛛网样扩散菌落,颜色多样(白、灰、绿、黑等)。

记录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得出每克(或毫升)样品中的酵母和霉菌总数(CFU/g或CFU/mL)。

✅ 优点:

无需倒平板,操作安全,防止气溶胶污染。

自带密封,可叠放培养,节省空间。

结果清晰,易于判读,适合非专业人员使用。

可用于固体、半固体、液体食品。

✅ 适用样品:

糕点、月饼、面包

果酱、蜂蜜、果汁

干果、坚果、香辛料

酸奶、奶酪等乳制品


二、显色培养基法(快速鉴别)

使用含有特异性显色剂的培养基,可加速霉菌和酵母的识别。

✅ 常见培养基:

DRBC(孟加拉红氯霉素琼脂)——抑制细菌,促进霉菌生长

YM琼脂、PD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通用培养基

显色型酵母/霉菌培养基(如CHROMagar™ Candida)——不同酵母呈不同颜色

✅ 操作流程:

样品稀释后涂布或倾注平板。

25–28℃培养3–5天。

观察菌落形态和颜色进行判读。

✅ 优点:

特异性较强,部分可区分不同霉菌或酵母种类。

成本较低,适合实验室使用。


三、快速比色/荧光法(高端设备辅助)

1. 阻抗法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

原理:检测微生物生长过程中电解质变化引起的阻抗变化。

特点:可在24–48小时内提示是否超标,适合液态食品(如果汁、饮料)。

2. ATP生物荧光法(间接评估)

虽不能区分酵母和霉菌,但可用于环境表面的卫生监控。

如发现操作台、包装材料、仓储货架RLU值异常升高,提示可能存在微生物污染风险,需进一步采样检测。


四、简易现场判断方法(辅助手段)

方法应用场景
感官检查观察食品是否有白毛、黑点、绿斑、异味(霉味、酒味)
放大镜观察初步识别菌落形态(毛絮状为霉菌,湿润小点为酵母)
紫外线灯照射部分霉菌在365nm紫外灯下有荧光反应(非特异)

  ⚠️ 注意:感官判断仅作预警,不能替代定量检测。


五、培养条件要点


项目要求
温度25–28℃(不宜用37℃,会抑制霉菌生长)
时间3–5天,霉菌生长较慢,需足够时间
湿度保持培养箱湿度,防止培养基干裂
倒置培养测试片或平板应倒置,防止冷凝水滴落影响菌落扩散


六、常见问题与注意事项

细菌干扰:

酵母和霉菌培养基中通常添加氯霉素或抗生素抑制细菌生长。

若样品细菌含量极高,仍可能干扰,建议做适当稀释。

霉菌蔓延问题:

某些霉菌(如毛霉、根霉)生长迅速,可能覆盖邻近菌落。

建议选择合适稀释度,避免菌落过密。

结果判读:

霉菌菌落通常较大、蓬松,边缘不规则。

酵母菌落较小、光滑、湿润,类似细菌但生长慢。

不确定时可镜检确认。

标准限量:

不同食品类别限量不同,参考《GB 4789.15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霉菌和酵母计数》及相关产品标准。

例如:糕点中霉菌/酵母 ≤ 100 CFU/g(部分即食食品要求更严)。

储存与保质期:

测试片应冷藏(2–8℃)保存,避免受潮。

使用前平衡至室温,防止冷凝水影响。


七、总结

对于食品检验员而言,微生物测试片法是开展酵母和霉菌速测的首选技术,具备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安全性高的优点,非常适合现场和基层实验室使用。结合显色培养基和感官检查,可进一步提升检测效率。

虽然培养时间仍需3–5天,但相比传统方法更规范、更易操作,能有效监控食品在生产、储存、销售环节的真菌污染风险。发现超标样品应及时溯源,排查原料、环境、包装或储存条件问题,防止问题食品流入市场,保障消费者健康。


农业部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中国计量测试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