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有毒物质的速测技术
食品中有毒物质种类繁多,来源广泛,包括生物毒素、化学污染物、非法添加物、重金属等。为保障食品安全,食品检验员需掌握一系列快速、灵敏、操作简便的速测技术,用于现场筛查、市场抽检、企业自控和应急处置。
以下是针对常见有毒物质的实用速测技术,按类别分类介绍,避免复杂公式,突出可操作性。
一、生物毒素类
1. 黄曲霉毒素B1(AFB1)
常见于:花生、玉米、坚果、食用油等霉变食品。
速测技术: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取样品提取液滴入试纸条,5–10分钟判读。T线变浅或不显色为阳性。
荧光定量法:配合读数仪可测出具体浓度,灵敏度可达0.5 μg/kg。
特点:黄曲霉毒素为强致癌物,我国规定花生油中限量为10 μg/kg。
2. 赭曲霉毒素A、伏马毒素、玉米赤霉烯酮
速测方法:同黄曲霉毒素,采用专用胶体金试纸条或多联检测卡,适用于谷物、饲料等样品。
3. 河豚毒素、麻痹性贝类毒素(PSP)
常见于:河豚鱼、贝类(如蛤蜊、扇贝)。
速测技术:
酶法+比色卡:通过特异性酶反应产生颜色变化,肉眼比对判断。
免疫层析试纸条:已有商品化试剂盒,适合沿海地区市场监管使用。
二、非法添加物与违禁化学品
1. 吊白块(甲醛合次硫酸氢钠)
常被违法用于:腐竹、米粉、面粉、水产品漂白保鲜。
速测方法:
比色法:加入试剂后加热,若产生紫色或紫红色,表示检出甲醛(吊白块分解产物)。
试纸法:专用甲醛检测试纸,颜色深浅与浓度相关。
注意:甲醛为致癌物,不得在食品中使用。
2. 工业硫磺熏蒸(二氧化硫残留)
常见于:银耳、枸杞、干辣椒、蜜饯等。
速测技术:
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样品处理后加入显色剂,出现紫红色表示含过量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速测盒:配有比色卡,可半定量判断是否超标。
3. 苏丹红、罗丹明B等工业染料
违法用于:辣椒粉、鸭蛋黄、调味料染色。
速测方法:
提取+显色法:用有机溶剂提取后,加入特定试剂显色。
胶体金试纸条:已有商品化检测卡,操作简单。
4. 三聚氰胺
曾用于:乳制品掺假。
速测技术:
免疫层析试纸条:适用于奶粉、液态奶,10分钟内出结果。
比色法试剂盒:通过颜色变化判断是否超标。
三、重金属污染物
1. 铅、镉、汞、砷
常见于:水产品、大米、蔬菜、陶瓷餐具迁移等。
速测技术:
如“砷检测管”:通过生成砷化氢气体与试纸反应显色。
“镉、铅速测试剂盒”:加入显色剂后比对色卡。
原子荧光法便携仪器:可现场检测汞、砷,灵敏度高。
比色法速测包:
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非破坏性检测,可用于大米、茶叶、罐头等固体样品表面重金属筛查。
⚠️ 注意:重金属速测多为初筛,阳性样品需送实验室用ICP-MS确证。
四、农药与兽药残留(简要回顾)
虽然属于残留物,但高剂量或禁用品种具有毒性。
有机磷农药:酶抑制法(速测卡),通过胆碱酯酶活性判断。
瘦肉精(克伦特罗、沙丁胺醇):胶体金试纸条检测尿液或组织。
孔雀石绿、氯霉素:免疫层析法,适用于水产品。
磺胺类、氟喹诺酮类:荧光定量或试纸条快速筛查。
五、其他有毒有害物质
1. 亚硝酸盐
常见于:腌制蔬菜、劣质熟肉制品。
速测方法:
格里斯试剂比色法:加入试剂后生成粉红色或红色,颜色越深含量越高。
亚硝酸盐速测卡:配有比色板,可估读浓度。
风险:摄入过量可致“肠源性青紫病”,甚至窒息。
2. 甲醛(非法用于水发产品、牛奶)
速测:同吊白块检测,使用甲醛检测试剂或试纸。
现象:水发鱿鱼、牛百叶等若异常透亮、韧性过强,应重点排查。
3. 硼砂、硼酸
违法添加于:粽子、腐竹、凉粉以增加弹性。
速测:
姜黄试纸法:样品液滴在姜黄纸上,干燥后滴盐酸,若变粉红或红棕色,表示含硼。
比色试剂盒:显色反应判断。
4. 地沟油初步筛查
速测指标:
极性组分(试纸法):反映油脂劣变程度。
胆固醇残留:地沟油中动物脂肪胆固醇较高,可用试剂盒检测。
电导率、过氧化值:配合便携仪器快速判断油脂品质。
六、通用速测工具与设备
食品安全综合检测仪:集成多种检测模块(农药残留、亚硝酸盐、甲醛、吊白块、二氧化硫等),一键操作,自动分析。
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可识别多种非法添加物,非破坏检测。
POCT检测平台:类似医疗快检,用于荧光定量免疫分析,数据可追溯。
七、注意事项
前处理是关键:不同样品需合理提取、净化,避免干扰。
结果判读要规范:弱阳性也应视为可疑,需复测或送确证。
试剂保存:多数试纸条、试剂需冷藏(2–8℃),避免受潮失效。
确证要求:所有快速检测阳性结果,必须送具备资质的实验室,采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如GC-MS、LC-MS/MS)进行确证。
人员培训:检验员应熟悉各类试剂原理、操作流程和局限性。
总结
食品中有毒物质的速测技术已形成“现场初筛 + 实验室确证”的完整体系。食品检验员应根据检测目标选择合适方法:
首选:胶体金试纸条、比色法试剂盒——快速、直观、成本低。
进阶:荧光定量、便携式光谱仪——可读数值,便于执法取证。
批量筛查:ELISA、综合检测仪——适合实验室或企业自检。
通过科学应用这些速测技术,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切实守护公众健康。对任何可疑结果,都应坚持“宁可错查,不可漏检”的原则,确保监管无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