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技术知识 >

食品检验员基于分子生物学的检验方法

基于分子生物学的检验方法是现代食品检验中最为先进和精准的技术之一,它通过分析食品中微生物或动植物成分的遗传物质(DNA或RNA),实现对目标物的特异性识别与定量检测。这类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周期短等优势,广泛应用于食品中致病微生物、转基因成分、过敏原、掺假成分以及动物或植物源性成分的鉴定。

在食品检验中,最常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其衍生技术。PCR能够在体外对特定的DNA片段进行指数级扩增,使得即使样品中目标微生物数量极少,也能被有效检出。例如,在检测沙门氏菌、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等致病菌时,只需提取食品样品中的微生物DNA,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再通过凝胶电泳观察是否有目标条带,即可判断是否存在该病原体。

随着技术的发展,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已成为主流方法。它在扩增过程中实时监测荧光信号的变化,不仅能够定性判断目标物是否存在,还能精确计算其初始含量,实现定量分析。这种方法常用于检测食品中的低水平污染,如转基因成分的含量是否符合标识阈值,或评估加工过程中病原体的残留量。

除了PCR技术,还有其他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是一种在恒定温度下进行的核酸扩增技术,无需复杂的热循环仪,反应速度快,结果可通过肉眼观察颜色变化或浊度判断,非常适合现场快速检测。例如,在农贸市场或生产基地,检验人员可使用LAMP试剂盒快速筛查蔬菜中的农药残留指示菌或水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

基因测序技术也逐步应用于食品检验领域。通过对微生物16S rRNA基因或真核生物的ITS区域进行高通量测序,可以全面了解食品中微生物群落结构,识别未知或难以培养的微生物。此外,DNA条形码技术利用特定基因片段的序列差异,可准确鉴别肉类、鱼类等食品的物种来源,有效识别掺假行为,如用鸭肉冒充牛羊肉、用低价鱼种冒充高价鱼等。

还有基于核酸杂交的检测方法,如DNA探针技术,将标记的特异性探针与样品中的目标序列结合,通过信号检测判断结果。这类方法常用于开发检测试纸或芯片,便于集成化和自动化。

在实际应用中,食品检验员需掌握从样品前处理、核酸提取、扩增到结果分析的完整流程。同时,必须严格防止交叉污染,设置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实验室环境、试剂质量和仪器校准也是影响检测准确性的关键因素。

总体而言,基于分子生物学的检验方法极大地提升了食品检测的科学性和效率,尤其在应对突发食源性疾病、追溯污染源、打击食品欺诈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随着便携式检测设备、微流控芯片和人工智能分析的发展,分子检测将更加智能化、现场化,为食品安全保障提供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农业部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中国计量测试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