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员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验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病原体,能够引起人类的小肠结肠炎、末端回肠炎及淋巴结炎症等疾病。食品检验员在检测这种细菌时,通常会采用一系列标准化的方法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下是针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检验方法及其详细步骤: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验方法
1. 增菌培养法
原理
增菌培养法通过使用选择性增菌培养基来促进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生长,同时抑制其他非目标微生物的生长。这种方法可以提高从复杂基质中分离该菌的成功率。
操作步骤
样品制备与稀释
取适量代表性样品(如25g),加入到含有225ml无菌缓冲蛋白胨水(Buffered Peptone Water, BPW)或其他适当的增菌液中。
使用均质器将样品充分混匀,制成1:10的初始稀释液。
选择性增菌
将上述混合物置于4℃条件下预增菌1-3周(根据具体标准),以允许潜在存在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繁殖。低温有助于抑制其他快速生长的细菌,而有利于耶尔森氏菌的生长。
预增菌结束后,将培养物转移至36±1℃下继续培养24小时,以进一步增强耶尔森氏菌的数量。
选择性平板分离
CIN琼脂(Cefsulodin-Irgasan-Novobiocin Agar):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在此培养基上形成红色带透明边缘的“牛眼状”菌落。
改良YSA琼脂(Modified Yersinia Selective Agar):含有亚碲酸钾和新生霉素的选择性培养基,耶尔森氏菌在此培养基上呈现为黑色中心菌落。
SS琼脂(Salmonella-Shigella Agar):虽然主要用于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的分离,但也可用于耶尔森氏菌的初步筛选。
从增菌后的培养物中取样,接种于选择性鉴别培养基上,常用的有:
将接种后的平板倒置放入25±1℃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至48小时。
疑似菌落的选择
观察并挑选出具有典型形态特征的菌落进行进一步鉴定。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在CIN琼脂上的典型菌落为红色带有透明边缘的“牛眼状”,在改良YSA琼脂上则呈现为黑色中心菌落。
确认试验
氧化酶试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为阴性。
三糖铁琼脂(Triple Sugar Iron Agar, TSI)测试:不发酵乳糖和蔗糖,斜面不变色(红色),底层变黄(产酸),但不产气,且可能产生硫化氢(黑色沉淀)。
动力试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为阴性,无运动能力。
尿素酶试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为阴性。
血清学鉴定:使用特定抗血清进行凝集反应,确认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血清型别。
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技术,用于检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特异性基因序列(例如,yadA、ail 等基因)。
对疑似菌落进行纯化培养,并通过以下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一步确认:
2. 快速检测方法
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有许多快速检测工具可用于初步筛查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存在:
免疫层析试纸条: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提供即时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通过对特定DNA序列的扩增和检测,实现对目标菌株的快速鉴定。
ATP生物发光法:利用微生物体内的ATP与荧光素酶反应发光,测量发光强度估计微生物数量。不过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初步筛查,需要后续确证实验。
注意事项
无菌操作:在整个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防止外界微生物污染影响结果。
培养条件控制:确保培养温度和时间符合标准要求,不同的培养基和方法可能有不同的最佳条件。特别注意低温预增菌步骤的重要性。
记录详细信息:包括样品来源、处理方式、稀释度、培养条件等,以便后续分析和追踪。
法规遵循:所有的操作应符合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确保检测结果合法有效。
通过上述方法,食品检验员可以有效地检测食品中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含量,从而评估其卫生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食品安全。正确的检验流程不仅有助于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还能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