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技术知识 >

食品检验员肉的鲜度检测方法

肉类鲜度检测是确保肉类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食品检验员在进行肉类鲜度检测时,通常会结合物理、化学和微生物学的方法来全面评估肉的新鲜程度。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肉类鲜度检测方法:


1. 感官检测

感官检测是最直接且初步的评估方法,主要依靠人的视觉、嗅觉、触觉等感官来进行判断。

颜色:新鲜肉类通常具有鲜艳的颜色(如牛肉呈樱桃红色,猪肉呈淡粉色)。随着存放时间延长,颜色会逐渐变暗。

气味:新鲜肉类应有其特有的清新气味,而腐败肉则会有酸败或腐臭味。

质地:新鲜肉类表面光滑湿润,有弹性;腐败肉则可能变得粘滑,失去弹性。

2. 物理检测

pH值测定

新鲜肉类的pH值一般在5.8至6.2之间。随着储存时间增加,肌肉中的糖原被分解成乳酸,导致pH值下降。但如果肉类开始腐败,由于蛋白质分解产生的碱性物质会使pH值回升。

操作:使用便携式pH计或试纸直接测量肉样浸出液的pH值。

水分活度(Aw)

水分活度反映了食品中自由水的比例,影响微生物生长。新鲜肉类的水分活度较高,但过高容易导致微生物繁殖加速。

操作:使用专用仪器如水分活度仪进行测量。

3. 化学检测

TVB-N(挥发性盐基氮)含量测定

TVB-N是衡量肉类新鲜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蛋白质分解的程度。新鲜肉类TVB-N含量较低,随腐败加剧而升高。

操作:常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或滴定法测定。

K值测定

K值指ATP(腺苷三磷酸)及其代谢产物(如肌苷、次黄嘌呤核苷等)的比例,反映肌肉能量代谢状态。K值越高表明肉越不新鲜。

操作: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提取液中的相关化合物浓度计算得出。

生物胺含量测定

生物胺如组胺、酪胺等是在氨基酸脱羧作用下形成的,某些生物胺对人体有毒害作用。高水平的生物胺通常与肉类腐败有关。

操作:同样可通过HPLC等色谱技术定量分析。

4. 微生物学检测

致病菌检测

对于生食或即食肉类产品,需特别注意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H7、李斯特菌等致病菌的存在情况。

操作:采用标准培养基分离培养结合生化鉴定或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快速筛查。

腐败菌数量测定

腐败菌如假单胞菌、乳酸菌等的数量变化也能指示肉类的新鲜度。

操作:通过平板计数法(CFU/g)估算特定腐败菌群落总数。

5. 其他辅助手段

近红外光谱分析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非破坏性地获取肉类内部成分信息,间接反映其新鲜度。

操作:使用专门设备扫描样品后,通过软件模型预测新鲜度指标。

电子鼻/舌系统

借助传感器阵列模拟人类嗅觉或味觉感知能力,对肉类挥发性成分或滋味特征进行识别分类。

操作:将样本置于检测腔内,记录响应信号并对比数据库完成评价。


综上所述,肉类鲜度检测是一个多维度的过程,涉及从直观感受到精密仪器分析等多个层面。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综合运用上述多种方法,以获得更为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这不仅有助于保障食品安全,还能为生产加工企业提供科学依据,优化产品质量控制流程。


农业部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中国计量测试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