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技术知识 >

食品检验员有机磷类农药残留的测定

有机磷类农药是广泛应用于农业中的一类杀虫剂,但由于其毒性较高,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风险,因此在食品检验中对其残留量的测定尤为重要。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有机磷类农药残留测定方法及其操作步骤:


常用的有机磷类农药残留测定方法

1. 气相色谱法(GC)

原理:气相色谱法利用不同化合物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实现分离,再通过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

适用范围:适用于大多数有机磷类农药,特别是那些挥发性和热稳定性较好的化合物。

设备:

气相色谱仪(GC):配备火焰光度检测器(FPD),因为FPD对含磷化合物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进样系统:自动进样器或手动进样器。

柱子:通常使用非极性或中等极性的毛细管柱。

操作步骤:

样品前处理:

提取:采用乙腈、丙酮等有机溶剂对样品进行均质提取。

净化:可以使用固相萃取(SPE)、凝胶渗透色谱(GPC)或其他净化技术去除基质干扰。

浓缩:将提取液浓缩至适当体积后定容备用。

仪器准备:

设置GC条件,包括柱温程序、载气流速、进样口温度及检测器参数等。

校准仪器,建立标准曲线以确定待测物浓度。

上机检测:

将样品注入GC系统,记录各目标农药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的农药残留量。

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虽然HPLC主要用于不挥发性或热不稳定物质的分析,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用于有机磷类农药的测定。

设备: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配备紫外检测器(UV)、荧光检测器(FLD)或质谱检测器(MS)。

色谱柱:根据农药性质选择合适的反相柱或其他类型柱子。

操作步骤:

样品前处理:与GC类似,需经过提取、净化和浓缩步骤。

仪器设置:调整流动相组成、流速、柱温和检测波长等参数。

上机检测:注射样品并记录数据,依据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

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原理:结合了气相色谱的分离能力和质谱的高灵敏度及特异性,能够提供更精确的定性和定量信息。

设备: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包括气相色谱仪和质谱仪两部分。

操作步骤:

样品前处理:同GC法。

仪器设置:优化GC条件以及MS参数,如离子源温度、扫描模式等。

上机检测:获取质谱图并与数据库对比确认化合物身份,并通过内标法或外标法计算含量。

4. 快速筛查方法

对于现场快速筛查有机磷类农药残留,还可以使用一些便携式设备或试剂盒。

酶抑制法:基于有机磷农药对胆碱酯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通过比色法判断是否存在超标情况。

免疫层析试纸条: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快速显示结果,适合初步筛选。


注意事项

质量控制:在整个检测过程中应设置空白对照、加标回收率测试等措施,确保数据可靠性和重现性。

样品保存:采集后的样品应及时冷藏保存,并尽快完成分析以避免降解影响结果准确性。

法规遵循:所有操作须符合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确保检测结果合法有效。


通过上述方法和技术,食品检验员能够准确地测定农产品中的有机磷类农药残留量,从而保障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健康。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检测技术和设备也在不断改进,进一步提高了检测效率和精度。


农业部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中国计量测试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