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员乳及乳制品中食品添加剂的测定
乳及乳制品中食品添加剂的测定是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食品添加剂的过量或违规使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食品检验员需要根据相关法规(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0)和检测方法,准确测定乳及乳制品中的食品添加剂含量。以下是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及其测定方法。
一、常见乳及乳制品中的食品添加剂
防腐剂:
常见种类:山梨酸(钾)、苯甲酸(钠)。
应用:用于延长乳制品的保质期。
甜味剂:
常见种类:甜蜜素、安赛蜜、糖精钠。
应用:用于调节乳制品的甜度,尤其是低糖或无糖产品。
稳定剂和增稠剂:
常见种类:卡拉胶、果胶、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应用:用于改善乳制品的质地和稳定性。
抗氧化剂:
常见种类:抗坏血酸(维生素C)、TBHQ(特丁基对苯二酚)。
应用:防止乳制品中的脂肪氧化变质。
色素:
常见种类:β-胡萝卜素、焦糖色素。
应用:用于调整乳制品的颜色。
二、常用测定方法
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HPLC是测定食品添加剂的常用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良好的分离能力。
操作步骤:
样品前处理:
取适量乳或乳制品样品(如5g),加入提取溶剂(如乙腈、甲醇或水)进行超声提取。
离心分离后取上清液,必要时通过固相萃取柱(SPE)净化。
用流动相定容至适当体积备用。
仪器条件设置:
色谱柱:C18反相柱。
流动相:根据目标添加剂优化水-有机溶剂体系。
检测波长:针对不同添加剂选择特定波长(如甜蜜素210nm、山梨酸254nm)。
进样量:一般为10-20μL。
标准曲线绘制:
配制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记录峰面积与浓度的关系。
样品测定:
将处理好的样品注入HPLC系统,记录峰面积,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食品添加剂的含量。
2.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
LC-MS/MS适合复杂基质中痕量食品添加剂的检测,具有超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操作步骤:
样品前处理:与HPLC类似,但通常需要更严格的净化步骤以减少基质干扰。
仪器条件设置:
色谱柱:C18反相柱。
流动相:优化后的水-有机溶剂体系。
MS条件:选择适当的离子化模式(如电喷雾电离ESI),并设定特征离子的质荷比(m/z)。
标准曲线绘制:同HPLC方法。
样品测定:将样品注入LC-MS/MS系统,根据特征离子的质量信号强度定量分析。
3. 气相色谱法(GC)
气相色谱法适用于挥发性较强的食品添加剂(如某些防腐剂和抗氧化剂)。
操作步骤:
样品前处理:
提取溶剂选择:根据添加剂性质选择合适的溶剂(如乙醚、正己烷)。
必要时进行衍生化处理(如将酸性物质转化为酯类)。
仪器条件设置:
色谱柱:毛细管柱。
检测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或电子捕获检测器(ECD)。
柱温程序:根据目标化合物优化升温程序。
标准曲线绘制:配制标准溶液,记录响应值与浓度关系。
样品测定:进样后根据保留时间和峰面积计算含量。
4. 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快速筛查方法,适合部分食品添加剂的初步检测。
操作步骤:
试剂准备:根据目标添加剂选择显色剂(如三氯化铁用于检测抗氧化剂)。
显色反应:将样品与显色剂混合,发生颜色变化。
结果读取:使用分光光度计在特定波长下测量吸光度,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含量。
三、注意事项
样品代表性:确保取样的均匀性和代表性,避免因采样不当导致的结果偏差。
质量控制:
每次实验应包含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
使用标准物质验证结果的准确性。
仪器校准:定期校准HPLC、GC或LC-MS/MS设备,确保其性能稳定。
安全防护:处理化学试剂时需佩戴手套和护目镜,并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操作。
法规遵从:根据国家或地区规定(如GB 2760),合理解读检测结果,判断是否符合限量要求。
四、总结
乳及乳制品中食品添加剂的测定对于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食品检验员可以根据添加剂的种类和检测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气相色谱法(GC)或分光光度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实验室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技术手段。同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关注最新技术发展和法规要求,是确保检测工作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