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技术知识 >

食品检验员果酒、黄酒中致病菌的测定

测定果酒和黄酒中的致病菌是确保这些酒精饮品安全的重要环节。由于果酒和黄酒在发酵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微生物污染,因此检测其中的致病菌对于保障消费者健康至关重要。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测定方法及其操作步骤。


一、常见的致病菌

果酒和黄酒中可能存在的致病菌包括但不限于:

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p.)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大肠杆菌O157:H7(Escherichia coli O157:H7)

志贺氏菌(Shigella spp.)


二、常用检测方法

1. 传统培养基法

操作步骤:

样品准备:

取样:从果酒或黄酒中均匀取样,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

稀释:根据样品类型和预期污染水平,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或缓冲液对样品进行适当稀释(如10倍系列稀释)。

增菌培养:

沙门氏菌:使用缓冲蛋白胨水(BPW)或其他适合的增菌培养基,在36±1°C下培养18-24小时。

金黄色葡萄球菌:使用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SB)或脑心浸液肉汤(BHI),在36±1°C下培养24小时。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使用李斯特菌增菌肉汤(LB1/LB2),先在30°C下培养24小时,再转至35-37°C下继续培养24小时。

大肠杆菌O157:H7:使用改良EC肉汤(mEC),在44.5°C下培养24小时。

志贺氏菌:使用GN增菌液,在36±1°C下培养6-8小时。

分离与纯化:

选择性平板培养:将增菌后的培养物划线接种到相应的选择性培养基上。

沙门氏菌:XLD琼脂、HE琼脂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Baird-Parker琼脂。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PALCAM琼脂、Oxford琼脂。

大肠杆菌O157:H7:山梨醇麦康凯琼脂(SMAC)。

志贺氏菌:SS琼脂、EMB琼脂。

培养条件:按照各培养基的要求设定温度和时间,通常为36±1°C下培养24-48小时。

生化鉴定:

通过生化试验进一步确认分离出的菌落是否为目标致病菌。

沙门氏菌:靛基质试验、尿素酶试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试验、甘露醇发酵试验等。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CAMP试验、动力试验、氧化酶试验等。

大肠杆菌O157:H7:血清学凝集试验、志贺毒素基因检测等。

志贺氏菌:动力试验、乳糖发酵试验等。

2. 分子生物学技术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PCR是一种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分子生物学技术,适用于快速检测致病菌的存在。

操作步骤:

核酸提取:从样品或初步筛选的可疑菌落中提取DNA。

引物设计:针对特定致病菌的目标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

PCR扩增:进行PCR反应,扩增目标片段。

结果分析:通过电泳或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扩增产物,判断是否存在目标致病菌。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qPCR提供了更高的灵敏度和定量能力,适用于复杂基质中痕量致病菌的检测。

操作步骤:

同PCR,但需使用荧光染料或探针标记扩增产物,并通过仪器实时监测荧光信号强度,定量分析目标致病菌的数量。

3. 免疫学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ELISA是一种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原理的快速筛查方法,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初步筛选。

操作步骤:

试剂准备:包括包被抗体、酶标抗体、底物显色剂等。

加样反应:在预包被有致病菌特异性抗体的微孔板中加入样品和标准品,孵育一段时间后洗板。

结合与显色:加入酶标二抗,再次孵育后洗板,然后加入底物显色。

结果读取:使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读取OD值,计算样品中致病菌浓度。


三、注意事项

无菌操作:整个实验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避免外界污染。

质量控制:每次实验都应设置阳性对照、阴性对照以及空白对照,以验证实验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安全防护:处理致病菌时需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

结果报告:准确记录实验数据,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结果判定和报告。


四、总结

测定果酒和黄酒中的致病菌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步骤。通过传统培养基法、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免疫学技术(如ELISA)等多种手段,可以有效检测果酒和黄酒中的致病菌。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食品检验员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不断学习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也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质量。


农业部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中国计量测试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