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技术知识 >

食品检验员调味品、酱腌制品感官、净含量、标签的判定

食品检验员在对调味品和酱腌制品进行感官、净含量以及标签的判定时,需要依据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以及产品的具体要求。以下是针对这些方面的详细说明:


一、感官检查

感官检查是通过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评估食品的质量特性,确保产品符合消费者的期望。

1. 检查项目

外观:

观察产品的色泽是否均匀,有无异常颜色或变色。

检查是否存在异物(如杂质、霉斑)或分层现象(如酱料中的油水分层)。

气味:

嗅闻是否有正常的香气,避免出现酸败、霉变或其他不正常气味。

味道:

尝一小部分样品(如果适用),确认其味道是否符合产品应有的特征,无异味。

质地:

触摸或按压检查产品的硬度、粘稠度等物理性质是否符合标准。

对于颗粒状或粉末状调味品,检查颗粒大小是否均匀。

2. 判定依据

参照相关国家标准,如:

GB 271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酱腌菜》

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14-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腌腊肉制品》

根据企业内部质量控制标准及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3. 注意事项

感官检查应在光线充足、无异味的环境中进行。

使用干净的器具取样,避免污染。

如果样品有明显异常(如霉变、异味),应立即停止检查并记录问题。


二、净含量测定

净含量是指除去包装材料后食品的实际重量或体积,需确保其符合国家规定的允许误差范围。

1. 测量方法

称重法:

对于固体或半固体产品(如酱料、腌菜),直接使用精度适当的电子秤测量去除包装后的净重。

容积法:

对于液体产品(如酱油、醋),可以通过量筒或专门的容量计测量体积。

计数法:

对于以个数为单位的产品(如腌制蛋类),则直接计数即可。

2. 判定标准

根据《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及《JJF 1070-2005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允许有一定的负偏差,但不得超过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

具体到调味品和酱腌制品,还需参考对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关于净含量的规定。

3. 注意事项

确保称量设备经过校准,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对于多批次产品,建议随机抽取多个样品进行平行测试,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三、标签审核

标签是消费者了解产品信息的重要途径,必须真实、准确且符合法规要求。

1. 必须标注的信息

名称:

清晰标明食品的真实属性名称,避免误导消费者(如“酱油”不能标注为“调味汁”)。

配料表:

列出所有原料成分及其添加比例,按照含量从高到低排列。

净含量:

明确标注产品的实际净含量,单位为克(g)、毫升(ml)或千克(kg)。

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必须清晰标注,便于消费者识别。

生产厂家信息:

包括厂名、地址、联系方式等。

执行标准号:

注明所遵循的国家标准或企业标准编号。

贮存条件:

提供正确的保存建议,防止变质。

营养成分表(如适用):

对于预包装食品,需提供每100g/100ml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

2. 注意事项

标签文字应当清晰易读,使用规范汉字,必要时可附英文或其他语言对照。

不得含有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的内容。

对于特殊人群食用的食品(如儿童、孕妇),应在标签上做出特别提示。

如果产品中含有过敏原(如大豆、花生、牛奶等),需明确标示。

3. 常见问题

信息缺失:未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或配料表。

内容错误:配料表与实际成分不符,或营养成分表数据不准确。

误导性描述:如标注“无添加防腐剂”,但实际含有其他化学添加剂。


四、总结

食品检验员在进行调味品和酱腌制品的感官检查、净含量测定以及标签审核时,不仅要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还要结合具体产品的特点灵活应用。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感官检查:重点关注产品的外观、气味、味道和质地,确保其符合标准和消费者预期。

净含量测定:严格按照计量规范进行操作,确保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标签审核:仔细核对标签信息,确保真实、准确且符合法规要求。


定期参加培训,了解最新的法规动态和技术进展,有助于提高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此外,保持良好的记录习惯,确保每一项检查都有据可查,也是保证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


农业部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中国计量测试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