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员茶叶的感官、净含量、标签的测(判)定
食品检验员在对茶叶进行感官检查、净含量测定以及标签审核时,需要依据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以下是针对这些方面的详细说明:
一、感官检查
感官检查是通过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评估茶叶的质量特性,确保产品符合消费者的期望。
1. 检查项目
外观:
观察干茶的外形(如条索、色泽)是否整齐、匀称。
检查是否有异物或杂质。
汤色:
冲泡后观察茶汤的颜色是否清澈明亮,色泽是否正常。
香气:
嗅闻干茶和冲泡后的茶汤,确认是否有正常的香气,避免出现异味或不正常的气味。
滋味:
尝一小部分冲泡后的茶汤,确认其味道是否符合该类型茶叶应有的特征,无异味。
叶底:
观察冲泡后的茶叶叶片(叶底),判断其嫩度、完整性和颜色是否均匀。
2. 判定依据
参照相关国家标准,如:
GB/T 23776-2018《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GB/T 14456.1-2017《绿茶 第1部分:基本要求》
GB/T 18650-2008《龙井茶》
3. 注意事项
感官检查应在光线充足、无异味的环境中进行。
使用干净的器具取样,避免污染。
如果样品有明显异常(如霉变、异味),应立即停止检查并记录问题。
二、净含量测定
净含量是指除去包装材料后茶叶的实际重量,需确保其符合国家规定的允许误差范围。
1. 测量方法
称重法:
对于袋装或罐装茶叶,直接使用精度适当的电子秤测量去除包装后的净重。
2. 判定标准
根据《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及《JJF 1070-2005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允许有一定的负偏差,但不得超过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
具体到茶叶,还需参考对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关于净含量的规定。
3. 注意事项
确保称量设备经过校准,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对于多批次产品,建议随机抽取多个样品进行平行测试,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三、标签审核
标签是消费者了解产品信息的重要途径,必须真实、准确且符合法规要求。
1. 必须标注的信息
名称:
清晰标明茶叶的真实属性名称,避免误导消费者(如“铁观音”不能标注为“乌龙茶”)。
配料表:
列出所有原料成分及其添加比例(对于混合茶尤为重要)。
净含量:
明确标注产品的实际净含量,单位为克(g)或千克(kg)。
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必须清晰标注,便于消费者识别。
生产厂家信息:
包括厂名、地址、联系方式等。
执行标准号:
注明所遵循的国家标准或企业标准编号。
贮存条件:
提供正确的保存建议,防止变质。
营养成分表(如适用):
对于预包装食品,需提供每100g/100ml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
2. 注意事项
标签文字应当清晰易读,使用规范汉字,必要时可附英文或其他语言对照。
不得含有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的内容。
对于特殊人群食用的食品(如儿童、孕妇),应在标签上做出特别提示。
如果产品中含有过敏原(如香料、添加剂),需明确标示。
3. 常见问题
信息缺失:未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或配料表。
内容错误:配料表与实际成分不符,或营养成分表数据不准确。
误导性描述:如标注“无添加防腐剂”,但实际含有其他化学添加剂。
四、总结
食品检验员在进行茶叶的感官检查、净含量测定以及标签审核时,不仅要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还要结合具体产品的特点灵活应用。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感官检查:重点关注茶叶的外观、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确保其符合标准和消费者预期。
净含量测定:严格按照计量规范进行操作,确保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标签审核:仔细核对标签信息,确保真实、准确且符合法规要求。
定期参加培训,了解最新的法规动态和技术进展,有助于提高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此外,保持良好的记录习惯,确保每一项检查都有据可查,也是保证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
请注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的国家标准和实验室操作规程进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