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技术知识 >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快速检测中的创新实践

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在食品快速检测中的创新实践主要体现在其高效、无损、多组分同时分析的特性上,为食品安全和质量监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以下是对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快速检测中创新实践的详细分析:


一、技术原理与特点

技术原理:近红外光谱技术利用物质在近红外区域(780~2500纳米)的吸收特性进行高效、多组分同时分析。当近红外光照射到样品上时,样本中的分子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这些吸收与分子中的化学键和官能团密切相关,尤其是含氢基团如C-H、O-H、N-H等,它们在近红外区域的倍频和组合频吸收是光谱分析的关键。

技术特点:

无损检测:不需要对样本进行物理或化学处理,保证了分析的原始性和真实性。

快速响应:适合在线或实时监控,提高了分析效率。

高穿透性:适合分析厚重或不透明物质。

多组分同时检测:能够同时检测样品中的多种成分。

二、创新实践应用

新鲜度检测:

应用实例:在肉类新鲜度检测中,通过对肉类样本进行稳定化处理,然后在1000~2500nm波长范围内进行多次扫描,确保高信噪比和高质量的光谱数据。采用积分球附件进行反射模式光谱采集,减少样品表面不均匀性的影响。通过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提高光谱数据质量,最终建立多变量校准模型,实现对肉类新鲜度的预测。

优势:能够实现对肉类新鲜度的快速、无损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掺假鉴定:

应用实例:在肉制品、乳制品、蜂蜜、食用油等食品的掺假检测中,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够通过分析样品的光谱特征,快速识别掺入的低质量原料或替代成分。例如,在肉制品掺假检测中,能够识别掺入的低品质肉类、植物蛋白、添加剂等不合规成分。

优势:无需复杂的样品前处理,检测速度快且不损坏样品,已成为食品行业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高效工具。

药物残留检测:

应用实例:在药物残留检测中,从已知药物处理和未处理的肉类中取样,确保样本多样性。使用近红外光谱仪进行多次扫描,提高数据的可靠性。通过优化仪器参数和光谱预处理技术,突出药物残留的光谱特征。最终建立多变量校准模型,实现对药物残留的定量检测。

优势:能够实现对药物残留的快速、无损检测,降低了检测成本,提高了检测效率。

其他应用:

近红外光谱技术还广泛应用于面粉、速溶茶、咖啡等产品的掺假识别,以及口岸现场检测中的硫酰氟气体检测等领域。

在油品性质的测定中,近红外光谱法既可以用于样品的定性分析,也可以得到准确度较高的定量结果。

三、未来发展方向

技术融合: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近红外光谱技术将与这些技术进一步融合,提高检测的精确性和自动化水平。

便携式设备:便携式近红外光谱设备的开发将使得现场快速检测成为可能,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更加便捷的工具。

二维相关法:在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中运用二维相关法,能有效地显示因外界变化引起的特征改变,比传统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有更大的优势。

综上所述,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快速检测中的创新实践不仅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还为食品安全和质量监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近红外光谱技术将在食品检测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农业部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中国计量测试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