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抹、落菌、水质微生物取样检测检验规范
检测点
| 检验项目 | 技 术 要 求 | 检验方法 | 采样方法 | 检测频率 | 判定
方案 | ||
工器具、
案板等接触面
(生产现场) | 菌落
总数 | ≤5000个/25cm2 (生)
≤2500个/25cm2(熟) | 梯度稀释,倾注接种营养琼脂培养基,36±1℃,48h后计数,报告 | 用浸有灭菌生理盐水的棉签在被检物体表面,取25cm2的面积,在其内涂抹10次,然后剪去手接触部分棉棒,将棉签放入含10mL灭菌生理盐水的采样管内送检 | 1次/周/车间 | 一项不合格判为不合格品。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 ||
大肠
菌群 | ≤30MPN/25cm2(生)
阴性(熟) | 试管法:梯度稀释,三个稀释度接种LST肉汤培养基各三管,36±1℃,48h后记录产气管数,然后复发酵,记录产气管数,查MPN表报告 | ||||||
员工手
(生产现场) | 菌落
总数 | ≤5000个/手(生)
≤2500个/手(熟) | 梯度稀释,倾注接种营养琼脂培养基,36±1℃,48h后计数,报告 | 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湿生理盐水的棉签在右手指曲面,从指尖到指端来回涂擦10次,然后剪去手接触部分棉棒,将棉签放入含10mL灭菌生理盐水的采样管内送检 | 1次/周/车间 | |||
大肠
菌群 | ≤90MPN/手(生)
阴性(熟) | 试管法:梯度稀释,三个稀释度接种LST肉汤培养基各三管,36±1℃,48h后记录产气管数,然后复发酵,记录产气管数,查MPN表报告 | ||||||
空
气 | 车间 | 菌落
总数 | ≤30个/皿 | 平板暴露法:车间在30m2以上者,于东、西、南、北(距墙1m处)、中五点;小于30m2者,于一条对角线里、中、外三点,高度均在1.5m处采样,打开平皿盖,使平板在空气中暴露30 min | 取样后的琼脂培养基于37℃温箱培养48h后观察结果,求出5个或3个采样点的平均菌数 | 2次/月/车间 | ||
更衣室 | 菌落
总数 | ≤40个/皿 | ||||||
生产用水 | 菌落
总数 | ≤100CFU/ml | 梯度稀释,倾注接种营养琼脂培养基,36±1℃,48h后计数,报告 |
对待取样的水龙头进行消毒,并打开水龙头数分钟,用经过灭菌的玻璃采样瓶去水样0.5L后及时送检,采样后按照每125ml水样加入0.1mg硫代硫酸钠除去残留余氯。 | 1次/月,全年检测完所有水龙头 | |||
大肠菌群 | 不得检出 | 多管发酵法: 1、乳糖发酵试验:接种5份10 mL水样双料培养基,每份接种10ml水样,将接种管置36℃ 士l℃ 培养箱内,培养24h士2h,如所有乳糖蛋白膝培养管都不产气产酸,则可报告为总大肠菌群阴性,如有产酸产气者,则按下列步骤进行。 2、分离培养:将产酸产气的发酵管分别转种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于36℃ 土1℃ 培养箱内培养18h—24h,观察菌落形态,挑取符合下列特征的菌落作革兰氏染色、镜检和证实试验。 3、证实试验:经上述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无芽抱杆菌,同时接种乳糖蛋白胨培养液,置36℃ 士1℃培养箱中培养24h士2h,有产酸产气者,即证实有总大肠菌群存在。 4、结果报告:查MPN ( most Probable number,最可能数)检索表,报告每l00ml水样中的总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PN)值。稀释样品查表后所得结果应乘稀释倍数。如所有乳糖发酵管均阴性时,可报告总大肠菌群未检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