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14880—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与94版的区别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B 14880-1994《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
本标准与GB 14880-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
——增加了卫生部1997年~2012年1号公告及GB 2760-1996附录B中营养强化剂的相关规定;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 增加了营养强化的 主要目增加了营养强化的 主要目增加了营养强化的 主要目增加了营养强化的 主要目增加了营养强化的 主要目增加了营养强化的 主要目、使用 营养强化剂的 营养强化剂的 营养强化剂的 营养强化剂的 要求和 要求和 可强化 可强化 食品类别的 食品类别的 食品类别的 选择 要求 ;
——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结合本标准的食品类别(名称),调整、合并了部分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品种、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删除了部分不适宜强化的食品类别;
——列出了允许使用的营养强化剂化合物来源名单;
—— 增加 了可用于特殊膳食用食品的营养强化剂化合物来源名单和部分营养 部分营养 成分 的使用范围和 使用范围和 使用范围和 使 用量;
——增加了食品类别(名称)说明;
——删除了原标准中附录A“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实施细则”;
——保健食品中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和食用盐中碘的使用,按相关国家标准或法规管理。
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营养强化的主要目的、使用营养强化剂的要求 、可强化食品类别的选择要求以及营养强化剂的使用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国家法律、法规和(或)标准另有规定的除外。
2.营养强化剂
为了增加食品的营养成分(价值)而加入到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营养素和其他营养成分 。
2.2 营养素
食物中具有特定生理作用,能维持机体长、发育活动繁殖以及正常代谢所需的物质,包括 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矿质维生素 等。
2.3 其他营养成分
除营养素以外的具有营养和( 或)生理功能的其他食物成分。
2.4 特殊膳食用品
为满足特殊的身体或生理状况和(或)满足疾病 、紊乱等状态下的特殊膳食需求,专门加工或配方的 食品。这类方的 食品。这类方的食品。这类食品的营养素和(或)其他营养成分的含量与可类比的普通食品有显著不同。
3 营养强化的主要目的
3.1 弥补食品在正常加工、储存时造成的营养素损失.
3.2 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有相当规模的人群出现某些营养素摄入水平低或缺乏, 通过强化可以改善其摄入水平低或缺乏导致的健康影响 。
3.3 某些人群由于饮食习惯和( 或)其他原因可能出现某些营养素摄入量水平低或缺乏,通过强化可以改善其摄入水平低或缺乏导致的健康影响。
3.4 补充和调整特殊膳食用品中营养素和(或其他营养的含量。
4 使用营养强化的要求
4.1 营养强化剂的使用不应导致人群食用后营养素及其他营养成分摄入过量或不均衡,不应导致任何营养素及其他 营养成分的代谢异常 。
4.2 营养强化剂的使用不应鼓励和引导与国家营养政策相悖的食品消费模式 。
4.3 添加到食品中的营养强化剂应能在特定的储存 、运输和食用条件下保持质量的稳定 。
4.4 添加到食品中的营养强化剂不 的营养强化剂不应导致食品一般特性如 导致食品一般特性如色泽 、滋味 、气味烹调特性等 、气味烹调特性等 、气味烹调特性等 、发生明显不良改变 。
4.5 不应通过使用营养强化剂夸大食品中某一成分的含量或作用误导和欺骗消费者 。
5 可强化食品类别的选择要求
5.1 应选择目标人群普遍消费且容易获得的食品进行强化 。
5.2 作 强化载体的食品消费量应比较稳定 。
5.3 我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倡减少食用的食品不宜作为强化的载体。
6 营养强化剂的使用规定
6.1 营养强化剂在食品中的使用范围、使用量应符合附录 A的要求 ,允许使用的化合物来源应符附录B的规定 。
6.2 特殊膳食用品中营养素及其他特殊膳食用品中营养素及其他成分的含量按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执行,允许使用的营养强化剂及化合物来源应符及化合物来源应符本标准附录 C和(或)相应产品标准的要求 。
7 食品 类别(名称)说明
食品类别(名称)说明用于界定营养强化剂的使范围, 只适本标准见附录 D。如允许某 一营养强化剂应用于某食品类别(名称) 时,则允许其应用于该类别下的所有食品另规定 的除外。
8 营养强化剂质量标准
按照本标准使用的营养强化剂化合物来源应符合相的质量规格 应符合相的质量规格 要求 。
本标准代替GB 14880-1994《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
本标准与GB 14880-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
——增加了卫生部1997年~2012年1号公告及GB 2760-1996附录B中营养强化剂的相关规定;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 增加了营养强化的 主要目增加了营养强化的 主要目增加了营养强化的 主要目增加了营养强化的 主要目增加了营养强化的 主要目增加了营养强化的 主要目、使用 营养强化剂的 营养强化剂的 营养强化剂的 营养强化剂的 要求和 要求和 可强化 可强化 食品类别的 食品类别的 食品类别的 选择 要求 ;
——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结合本标准的食品类别(名称),调整、合并了部分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品种、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删除了部分不适宜强化的食品类别;
——列出了允许使用的营养强化剂化合物来源名单;
—— 增加 了可用于特殊膳食用食品的营养强化剂化合物来源名单和部分营养 部分营养 成分 的使用范围和 使用范围和 使用范围和 使 用量;
——增加了食品类别(名称)说明;
——删除了原标准中附录A“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实施细则”;
——保健食品中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和食用盐中碘的使用,按相关国家标准或法规管理。
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营养强化的主要目的、使用营养强化剂的要求 、可强化食品类别的选择要求以及营养强化剂的使用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国家法律、法规和(或)标准另有规定的除外。
2.营养强化剂
为了增加食品的营养成分(价值)而加入到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营养素和其他营养成分 。
2.2 营养素
食物中具有特定生理作用,能维持机体长、发育活动繁殖以及正常代谢所需的物质,包括 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矿质维生素 等。
2.3 其他营养成分
除营养素以外的具有营养和( 或)生理功能的其他食物成分。
2.4 特殊膳食用品
为满足特殊的身体或生理状况和(或)满足疾病 、紊乱等状态下的特殊膳食需求,专门加工或配方的 食品。这类方的 食品。这类方的食品。这类食品的营养素和(或)其他营养成分的含量与可类比的普通食品有显著不同。
3 营养强化的主要目的
3.1 弥补食品在正常加工、储存时造成的营养素损失.
3.2 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有相当规模的人群出现某些营养素摄入水平低或缺乏, 通过强化可以改善其摄入水平低或缺乏导致的健康影响 。
3.3 某些人群由于饮食习惯和( 或)其他原因可能出现某些营养素摄入量水平低或缺乏,通过强化可以改善其摄入水平低或缺乏导致的健康影响。
3.4 补充和调整特殊膳食用品中营养素和(或其他营养的含量。
4 使用营养强化的要求
4.1 营养强化剂的使用不应导致人群食用后营养素及其他营养成分摄入过量或不均衡,不应导致任何营养素及其他 营养成分的代谢异常 。
4.2 营养强化剂的使用不应鼓励和引导与国家营养政策相悖的食品消费模式 。
4.3 添加到食品中的营养强化剂应能在特定的储存 、运输和食用条件下保持质量的稳定 。
4.4 添加到食品中的营养强化剂不 的营养强化剂不应导致食品一般特性如 导致食品一般特性如色泽 、滋味 、气味烹调特性等 、气味烹调特性等 、气味烹调特性等 、发生明显不良改变 。
4.5 不应通过使用营养强化剂夸大食品中某一成分的含量或作用误导和欺骗消费者 。
5 可强化食品类别的选择要求
5.1 应选择目标人群普遍消费且容易获得的食品进行强化 。
5.2 作 强化载体的食品消费量应比较稳定 。
5.3 我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倡减少食用的食品不宜作为强化的载体。
6 营养强化剂的使用规定
6.1 营养强化剂在食品中的使用范围、使用量应符合附录 A的要求 ,允许使用的化合物来源应符附录B的规定 。
6.2 特殊膳食用品中营养素及其他特殊膳食用品中营养素及其他成分的含量按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执行,允许使用的营养强化剂及化合物来源应符及化合物来源应符本标准附录 C和(或)相应产品标准的要求 。
7 食品 类别(名称)说明
食品类别(名称)说明用于界定营养强化剂的使范围, 只适本标准见附录 D。如允许某 一营养强化剂应用于某食品类别(名称) 时,则允许其应用于该类别下的所有食品另规定 的除外。
8 营养强化剂质量标准
按照本标准使用的营养强化剂化合物来源应符合相的质量规格 应符合相的质量规格 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