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
(一)前增菌和增菌
1、冻肉、蛋品,乳品及其它加工食品检验沙门氏菌时应进行前增菌。取检样25g(25mL),加入225mL缓冲蛋白胨水内,于36±1℃培养4h(干蛋品培养18~24h),取10mL转种于100mL氯化镁孔雀绿(MM)增菌液或四硫磺酸钠煌绿(TTB)增菌液内,于42℃培养18~24h。同时,另取10mL转种于100mL亚硒酸盐胱氨酸(SC)增菌液内,于36±1℃培养18~24h。
2、鲜肉、鲜蛋、鲜乳或其它未经加工的食品不必前增菌。各取25g(25mL)加入灭菌生理盐水25mL做成检样匀液:取25mL接种于100mLMM或TTB内,于42℃培养24h:另取25mL接种于100mLSC内,于36±1℃培养18~24h。
(二)分离
取堆菌液1环,划线接种于一个亚硫酸铋琼脂(BS)平板和一个DHL琼脂平板(或HE、WS或SS)。两种增菌液可同时划线接种在同一个平板上。于36土1℃分别培养18~24h(DHL、HE、WS、SS)或40~48h(BS)。
(三)生化试验
1、自选择性琼脂平板上直接挑取数个可疑菌落,分别接种三糖铁琼脂,蛋白胨水(做靛基质试验)、尿素琼脂(pH7.2)、氰化钾(KCN)培养基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及对照培养基各1管,于36±1℃培养18~24h,必要时可延长至48h。
如H2S+,靛基质-、尿素-、KCN+、赖氨酸+,则初步判定为沙门氏菌。
(四)血清学分型鉴定
1、抗原的准备 一般采用1.5%琼脂斜面培养物作为玻片凝集试验用的抗原。
2、用A~F多价0血清和因子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
八、志贺氏菌的检验
(一)增菌
取检样25g(mL),加入225mLGN增菌液内,于36℃培养6~8h。培养时间视细菌生长情况而定,当培养液出现轻微混浊时即应中止培养。
(二)分离和初步生化试验
1、取增菌液1环,划线接种于HE琼脂平板或SS琼脂平板1个,另取1环划线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或伊红美蓝琼脂(EMB)平板1个,于36℃培养18~24h,志贺氏菌在这些培养基上呈现无色透明不发酵乳糖的菌落。
2、挑取平板上的可疑菌落,接种三糖铁琼脂和葡萄糖半固体各1管,36℃培养18~24h,分别观察结果。
3、凡是乳糖、蔗糖不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H2S阴性,无动力的菌株,可做血清学分型和进一步的生化试验。
(三)血清学分型和进一步的生化试验
九、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一)显微镜的构造 分为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
1、机械部分:镜筒、镜臂、镜座、回转盘、斜关节、调节螺旋、载物台、光圈、次台。
2、光学部分:接目镜、接物镜、聚光器、反光镜。
显微镜的性能取决于物镜的分辨率,分辨率越高性能越好。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积。
(二)显微镜的使用与维护
使用:显微镜放置要平稳且要便于采光,镜检者一般以左眼观察,右眼绘图。不宜以直射阳光为光源。采光时上升聚光器,调节反光器,可通过升降聚光器和缩放光圈以获得合适的亮度。光线较强的自然光源宜用平面镜,光线较弱或使用油镜时宜用凹面镜,通常观察染色标本要求光线要强,而观察未染色标本的光线不宜太强。放大倍数小时,集光器下降,光圈缩小;用高倍时,集光器上升,光圈放大;使用油镜时将聚光器上升到最高,光圈开到最大,以获得最强的光亮度。
维护:油镜用后,用擦镜纸抹去镜头上的油,再用擦镜纸沾少许二甲苯擦镜头,然后再用擦镜纸将镜头擦干,放入干燥器内:显微镜用后,需将各接物镜转成“八”字形,集光器下移,放回镜箱内,并放入干燥剂;接物镜应顺时针方向,把低倍、高倍、油镜顺次装在转换器上;显微镜放置的地方要干燥,防止阳光曝晒和远离热源。
1、冻肉、蛋品,乳品及其它加工食品检验沙门氏菌时应进行前增菌。取检样25g(25mL),加入225mL缓冲蛋白胨水内,于36±1℃培养4h(干蛋品培养18~24h),取10mL转种于100mL氯化镁孔雀绿(MM)增菌液或四硫磺酸钠煌绿(TTB)增菌液内,于42℃培养18~24h。同时,另取10mL转种于100mL亚硒酸盐胱氨酸(SC)增菌液内,于36±1℃培养18~24h。
2、鲜肉、鲜蛋、鲜乳或其它未经加工的食品不必前增菌。各取25g(25mL)加入灭菌生理盐水25mL做成检样匀液:取25mL接种于100mLMM或TTB内,于42℃培养24h:另取25mL接种于100mLSC内,于36±1℃培养18~24h。
(二)分离
取堆菌液1环,划线接种于一个亚硫酸铋琼脂(BS)平板和一个DHL琼脂平板(或HE、WS或SS)。两种增菌液可同时划线接种在同一个平板上。于36土1℃分别培养18~24h(DHL、HE、WS、SS)或40~48h(BS)。
(三)生化试验
1、自选择性琼脂平板上直接挑取数个可疑菌落,分别接种三糖铁琼脂,蛋白胨水(做靛基质试验)、尿素琼脂(pH7.2)、氰化钾(KCN)培养基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及对照培养基各1管,于36±1℃培养18~24h,必要时可延长至48h。
如H2S+,靛基质-、尿素-、KCN+、赖氨酸+,则初步判定为沙门氏菌。
(四)血清学分型鉴定
1、抗原的准备 一般采用1.5%琼脂斜面培养物作为玻片凝集试验用的抗原。
2、用A~F多价0血清和因子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
八、志贺氏菌的检验
(一)增菌
取检样25g(mL),加入225mLGN增菌液内,于36℃培养6~8h。培养时间视细菌生长情况而定,当培养液出现轻微混浊时即应中止培养。
(二)分离和初步生化试验
1、取增菌液1环,划线接种于HE琼脂平板或SS琼脂平板1个,另取1环划线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或伊红美蓝琼脂(EMB)平板1个,于36℃培养18~24h,志贺氏菌在这些培养基上呈现无色透明不发酵乳糖的菌落。
2、挑取平板上的可疑菌落,接种三糖铁琼脂和葡萄糖半固体各1管,36℃培养18~24h,分别观察结果。
3、凡是乳糖、蔗糖不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H2S阴性,无动力的菌株,可做血清学分型和进一步的生化试验。
(三)血清学分型和进一步的生化试验
九、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一)显微镜的构造 分为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
1、机械部分:镜筒、镜臂、镜座、回转盘、斜关节、调节螺旋、载物台、光圈、次台。
2、光学部分:接目镜、接物镜、聚光器、反光镜。
显微镜的性能取决于物镜的分辨率,分辨率越高性能越好。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积。
(二)显微镜的使用与维护
使用:显微镜放置要平稳且要便于采光,镜检者一般以左眼观察,右眼绘图。不宜以直射阳光为光源。采光时上升聚光器,调节反光器,可通过升降聚光器和缩放光圈以获得合适的亮度。光线较强的自然光源宜用平面镜,光线较弱或使用油镜时宜用凹面镜,通常观察染色标本要求光线要强,而观察未染色标本的光线不宜太强。放大倍数小时,集光器下降,光圈缩小;用高倍时,集光器上升,光圈放大;使用油镜时将聚光器上升到最高,光圈开到最大,以获得最强的光亮度。
维护:油镜用后,用擦镜纸抹去镜头上的油,再用擦镜纸沾少许二甲苯擦镜头,然后再用擦镜纸将镜头擦干,放入干燥器内:显微镜用后,需将各接物镜转成“八”字形,集光器下移,放回镜箱内,并放入干燥剂;接物镜应顺时针方向,把低倍、高倍、油镜顺次装在转换器上;显微镜放置的地方要干燥,防止阳光曝晒和远离热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