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铅含量的检测方法
1 二硫腙比色法
2 原理 :
试样经消化后,在 pH 8.5~9.0 时,铅离子与二硫腙生成红色络合物,溶于三氯甲烷。加入柠檬酸铵、氰化钾和盐酸羟胺等,防止铁、铜、锌等离子干扰,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3 试剂和材料
3.1 氨水(1+1)。
3.2 盐酸(1+1):量取 100 mL 盐酸,加入 100 mL 水中。
3.3 酚红指示液(1 g/L):称取 0.10 g酚红, 用少量多次乙醇溶解后移入 100 mL 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
3.4 盐酸羟胺溶液(200 g/L):称取 20.0 g 盐酸羟胺,加水溶解至 50 mL,加 2 滴酚红指示液,加氨水(1+1),调 pH至 8.5~9.0(由黄变红,再多加 2 滴),用二硫腙-三氯甲烷溶液提取至三氯甲烷层绿色不变为止,再用三氯甲烷洗二次,弃去三氯甲烷层,水层加盐酸(1+1)至呈酸性,加水至100 mL。
3.5 柠檬酸铵溶液(200 g/L):称取 50 g 柠檬酸铵,溶于 100 mL 水中,加 2滴酚红指示液,加氨水,调 pH至 8.5~9.0,用二硫腙-三氯甲烷溶液提取数次,每次 10 mL~20 mL,至三氯甲烷层绿色不变为止,弃去三氯甲烷层,再用三氯甲烷洗二次,每次 5 mL,弃去三氯甲烷层,加水稀释至 250 mL。
3.6 氰化钾溶液(100 g/L):称取 10.0 g 氰化钾,用水溶解后稀释至 100 mL。
3.7 三氯甲烷:不应含氧化物。
3.7.1 检查方法:量取 10 mL三氯甲烷,加 25 mL 新煮沸过的水,振摇 3 min,静置分层后,取 10 mL水溶液,加数滴碘化钾溶液(150 g/L)及淀粉指示液,振摇后应不显蓝色。
3.7.2 处理方法:于三氯甲烷中加入 1/10~1/20 体积的硫代硫酸钠溶液(200 g/L)洗涤,再用水洗后加入少量无水氯化钙脱水后进行蒸馏,弃去最初及最后的十分之一馏出液,收集中间馏出液备用。
3.8 淀粉指示液:称取 0.5 g 可溶性淀粉,加 5 mL 水搅匀后,慢慢倒入 100 mL 沸水中,边倒边搅拌,煮沸,放冷备用,临用时配制。
3.9 硝酸(1+99):量取 1 mL 硝酸,加入 99 mL 水中。
3.10 二硫腙-三氯甲烷溶液(0.5 g/L):保存冰箱中,必要时用下述方法纯化。
称取 0.5 g 研细的二硫腙, 溶于 50 mL三氯甲烷中, 如不全溶, 可用滤纸过滤于 250 mL 分液漏斗中,用氨水(1+99)提取三次,每次 100 mL,将提取液用棉花过滤至 500 mL 分液漏斗中,用盐酸(1+1)调至酸性,将沉淀出的二硫腙用三氯甲烷提取 2 次~3 次,每次 20 mL,合并三氯甲烷层,用等量水洗涤两次,弃去洗涤液,在 50 ℃水浴上蒸去三氯甲烷。精制的二硫腙置硫酸干燥器中,干燥备用。或将沉淀出的二硫腙用 200 mL,200 mL,100 mL 三氯甲烷提取三次,合并三氯甲烷层为二硫腙溶液。
3.11 二硫腙使用液:吸取 1.0 mL 二硫腙溶液,加三氯甲烷至 10 mL,混匀。用 1 cm比色杯,以三氯甲烷调节零点,于波长 510 nm处测吸光度(A),用式(4)算出配制 100 mL 二硫腙使用液(70%透光率)所需二硫腙溶液的毫升数(V)。
3.12 硝酸-硫酸混合液(4+1)。
313 铅标准溶液(1.0 mg/mL):准确称取 0.1598 g硝酸铅,加 10 mL 硝酸(1+99),全部溶解后,移入 100 m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
3.14 铅标准使用液(10.0 μg/mL):吸取 1.0 mL 铅标准溶液,置于 100 m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
4 仪器和设备
4.1 分光光度计。
4.2 天平:感量为 1 mg。
5 分析步骤
5.1 试样预处理
5.1.1 在采样和制备过程中,应注意不使试样污染。
5.1.2 粮食、豆类去杂物后,磨碎,过 20目筛,储于塑料瓶中,保存备用。
5.1.3 蔬菜、水果、鱼类、肉类及蛋类等水分含量高的鲜样,用食品加工机或匀浆机打成匀浆,储于塑料瓶中,保存备用。
5.2 试样消化
5.2.1 硝酸-硫酸法
5.2.2 粮食、粉丝、粉条、豆干制品、糕点、茶叶等及其他含水分少的固体食品:称取 5 g 或 10 g的粉碎样品(精确到 0.01 g),置于250 mL~500 mL 定氮瓶中,先加水少许使湿润,加数粒玻璃珠、10 mL~15 mL 硝酸,放置片刻,小火缓缓加热,待作用缓和,放冷。沿瓶壁加入 5 mL 或 10 mL 硫酸,再加热,至瓶中液体开始变成棕色时,不断沿瓶壁滴加硝酸至有机质分解完全。加大火力,至产生白烟,待瓶口白烟冒净后,瓶内液体再产生白烟为消化完全,该溶液应澄清无色或微带黄色,放冷(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防止爆沸或爆炸)。加 20 mL 水煮沸,除去残余的硝酸至产生白烟为止,如此处理两次,放冷。将冷后的溶液移入 50 mL 或 100 mL 容量瓶中,用水洗涤定氮瓶,洗液并入容量瓶中,放冷,加水至刻度,混匀。定容后的溶液每 10 mL 相当于 1 g 样品,相当加入硫酸量 1 mL。取与消化试样相同量的硝酸和硫酸,按同一方法做试剂空白试验。
5.2.3 蔬菜、水果:称取 25.00 g 或50.00 g洗净打成匀浆的试样(精确到 0.01 g),置于 250 mL~500 mL 定氮瓶中, 加数粒玻璃珠、 10 mL~15 mL 硝酸, 以下按 5.2.2 自“放置片刻……”起依法操作,但定容后的溶液每 10 mL 相当于 5 g样品,相当加入硫酸 1 mL。
5.2.4 酱、酱油、醋、冷饮、豆腐、腐乳、酱腌菜等:称取 10 g或 20 g 试样(精确到 0.01 g)或吸取 10.0 mL 或 20.0 mL 液体样品,置于 250 mL~500 mL 定氮瓶中,加数粒玻璃珠、5 mL~15 mL 硝酸。以下按 5.2.2 自“放置片刻……”起依法操作,但定容后的溶液每 10 mL相当于 2 g或 2 mL 试样。
5.2.5 含酒精性饮料或含二氧化碳饮料: 吸取 10.00 mL 或 20.00 mL 试样, 置于 250 mL~500 mL 定氮瓶中. 加数粒玻璃珠, 先用小火加热除去乙醇或二氧化碳, 再加 5 mL~10 mL 硝酸, 混匀后, 以下按 5.2.2 自“放置片刻……”起依法操作, 但定容后的溶液每 10 mL 相当于 2 mL 试样。
5.2.6 含糖量高的食品:称取 5 g 或 10 g 试样(精确至 0.01 g),置于 250 mL~500 mL 定氮瓶中,先加少许水使湿润,加数粒玻璃珠、5 mL~10 mL 硝酸,摇匀。缓缓加入5 mL 或 10 mL 硫酸,待作用缓和停止起泡沫后,先用小火缓缓加热(糖分易炭化),不断沿瓶壁补加硝酸,待泡沫全部消失后5.2.2 自“加20 mL 水煮沸……”起依法操作。
5.2.7 水产品:取可食部分样品捣成匀浆,称取 5 g或 10 g 试样(精确至 0.01 g,海产藻类、贝类可适当减少取样量),置于 250 mL~500 mL 定氮瓶中,加数粒玻璃珠,5 mL~10 mL 硝酸,混匀后,以下按 5.2.2自“沿瓶壁加入 5 mL 或 10 mL硫酸……”起依法操作。 5.2.8 灰化法
5.2.8.1 粮食及其他含水分少的食品:称取 5 g 试样(精确至 0.01 g),置于石英或瓷坩锅中,加热至炭化,然后移入马弗炉中, 500 ℃灰化 3 h, 放冷,取出坩锅,加硝酸(1+1),润湿灰分,用小火蒸干,在 500 ℃烧 1 h, 放冷。取出坩锅。加 1 mL 硝酸(1+l),加热,使灰分溶解,移入50 mL 容量瓶中,用水洗涤坩锅,洗液并入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
5.2.8.2 含水分多的食品或液体试样:称取 5.0 g 或吸取5.00 mL 试样,置于蒸发皿中,先在水浴上蒸干,再按 5.2.8.1 自“加热至炭化……”起依法操作。
5.3 测定
25.3.1 吸取 10.0 mL 消化后的定容溶液和同量的试剂空白液,分别过于 125 mL 分液漏斗中,各加水至 20 mL。
5.3.2 吸取 0 mL,0.10 mL,0.20 mL,0.30 mL,0.40 mL,0.50 mL 铅标准使用液(相当 0.0 μg,1.0 μg,2.0 μg,3.0 μg,4.0 μg,5.0 μg 铅),分别置于 125 mL 分液漏斗中,各加硝酸(1+99)至 20 mL。于试样消化液、试剂空白液和铅标准液中各加 2.0 mL 柠檬酸铵溶液(200 g/L),l.0 mL 盐酸羟胺溶液(200 g/L)和 2 滴酚红指示液,用氨水(1+1)调至红色,再各加 2.0 mL 氰化钾溶液(100 g/L),混匀。各加 5.0 mL 二硫腙使用液,剧烈振摇 1 min,静置分层后,三氯甲烷层经脱脂棉滤入 1 cm比色杯中,以三氯甲烷调节零点于波长 510 nm处测吸光度,各点减去零管吸收值后,绘制标准曲线或计算一元回归方程,试样与曲线比较。
6 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铅含量按式(5)进行计算。

2 原理 :
试样经消化后,在 pH 8.5~9.0 时,铅离子与二硫腙生成红色络合物,溶于三氯甲烷。加入柠檬酸铵、氰化钾和盐酸羟胺等,防止铁、铜、锌等离子干扰,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3 试剂和材料
3.1 氨水(1+1)。
3.2 盐酸(1+1):量取 100 mL 盐酸,加入 100 mL 水中。
3.3 酚红指示液(1 g/L):称取 0.10 g酚红, 用少量多次乙醇溶解后移入 100 mL 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
3.4 盐酸羟胺溶液(200 g/L):称取 20.0 g 盐酸羟胺,加水溶解至 50 mL,加 2 滴酚红指示液,加氨水(1+1),调 pH至 8.5~9.0(由黄变红,再多加 2 滴),用二硫腙-三氯甲烷溶液提取至三氯甲烷层绿色不变为止,再用三氯甲烷洗二次,弃去三氯甲烷层,水层加盐酸(1+1)至呈酸性,加水至100 mL。
3.5 柠檬酸铵溶液(200 g/L):称取 50 g 柠檬酸铵,溶于 100 mL 水中,加 2滴酚红指示液,加氨水,调 pH至 8.5~9.0,用二硫腙-三氯甲烷溶液提取数次,每次 10 mL~20 mL,至三氯甲烷层绿色不变为止,弃去三氯甲烷层,再用三氯甲烷洗二次,每次 5 mL,弃去三氯甲烷层,加水稀释至 250 mL。
3.6 氰化钾溶液(100 g/L):称取 10.0 g 氰化钾,用水溶解后稀释至 100 mL。
3.7 三氯甲烷:不应含氧化物。
3.7.1 检查方法:量取 10 mL三氯甲烷,加 25 mL 新煮沸过的水,振摇 3 min,静置分层后,取 10 mL水溶液,加数滴碘化钾溶液(150 g/L)及淀粉指示液,振摇后应不显蓝色。
3.7.2 处理方法:于三氯甲烷中加入 1/10~1/20 体积的硫代硫酸钠溶液(200 g/L)洗涤,再用水洗后加入少量无水氯化钙脱水后进行蒸馏,弃去最初及最后的十分之一馏出液,收集中间馏出液备用。
3.8 淀粉指示液:称取 0.5 g 可溶性淀粉,加 5 mL 水搅匀后,慢慢倒入 100 mL 沸水中,边倒边搅拌,煮沸,放冷备用,临用时配制。
3.9 硝酸(1+99):量取 1 mL 硝酸,加入 99 mL 水中。
3.10 二硫腙-三氯甲烷溶液(0.5 g/L):保存冰箱中,必要时用下述方法纯化。
称取 0.5 g 研细的二硫腙, 溶于 50 mL三氯甲烷中, 如不全溶, 可用滤纸过滤于 250 mL 分液漏斗中,用氨水(1+99)提取三次,每次 100 mL,将提取液用棉花过滤至 500 mL 分液漏斗中,用盐酸(1+1)调至酸性,将沉淀出的二硫腙用三氯甲烷提取 2 次~3 次,每次 20 mL,合并三氯甲烷层,用等量水洗涤两次,弃去洗涤液,在 50 ℃水浴上蒸去三氯甲烷。精制的二硫腙置硫酸干燥器中,干燥备用。或将沉淀出的二硫腙用 200 mL,200 mL,100 mL 三氯甲烷提取三次,合并三氯甲烷层为二硫腙溶液。
3.11 二硫腙使用液:吸取 1.0 mL 二硫腙溶液,加三氯甲烷至 10 mL,混匀。用 1 cm比色杯,以三氯甲烷调节零点,于波长 510 nm处测吸光度(A),用式(4)算出配制 100 mL 二硫腙使用液(70%透光率)所需二硫腙溶液的毫升数(V)。
3.12 硝酸-硫酸混合液(4+1)。
313 铅标准溶液(1.0 mg/mL):准确称取 0.1598 g硝酸铅,加 10 mL 硝酸(1+99),全部溶解后,移入 100 m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
3.14 铅标准使用液(10.0 μg/mL):吸取 1.0 mL 铅标准溶液,置于 100 m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
4 仪器和设备
4.1 分光光度计。
4.2 天平:感量为 1 mg。
5 分析步骤
5.1 试样预处理
5.1.1 在采样和制备过程中,应注意不使试样污染。
5.1.2 粮食、豆类去杂物后,磨碎,过 20目筛,储于塑料瓶中,保存备用。
5.1.3 蔬菜、水果、鱼类、肉类及蛋类等水分含量高的鲜样,用食品加工机或匀浆机打成匀浆,储于塑料瓶中,保存备用。
5.2 试样消化
5.2.1 硝酸-硫酸法
5.2.2 粮食、粉丝、粉条、豆干制品、糕点、茶叶等及其他含水分少的固体食品:称取 5 g 或 10 g的粉碎样品(精确到 0.01 g),置于250 mL~500 mL 定氮瓶中,先加水少许使湿润,加数粒玻璃珠、10 mL~15 mL 硝酸,放置片刻,小火缓缓加热,待作用缓和,放冷。沿瓶壁加入 5 mL 或 10 mL 硫酸,再加热,至瓶中液体开始变成棕色时,不断沿瓶壁滴加硝酸至有机质分解完全。加大火力,至产生白烟,待瓶口白烟冒净后,瓶内液体再产生白烟为消化完全,该溶液应澄清无色或微带黄色,放冷(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防止爆沸或爆炸)。加 20 mL 水煮沸,除去残余的硝酸至产生白烟为止,如此处理两次,放冷。将冷后的溶液移入 50 mL 或 100 mL 容量瓶中,用水洗涤定氮瓶,洗液并入容量瓶中,放冷,加水至刻度,混匀。定容后的溶液每 10 mL 相当于 1 g 样品,相当加入硫酸量 1 mL。取与消化试样相同量的硝酸和硫酸,按同一方法做试剂空白试验。
5.2.3 蔬菜、水果:称取 25.00 g 或50.00 g洗净打成匀浆的试样(精确到 0.01 g),置于 250 mL~500 mL 定氮瓶中, 加数粒玻璃珠、 10 mL~15 mL 硝酸, 以下按 5.2.2 自“放置片刻……”起依法操作,但定容后的溶液每 10 mL 相当于 5 g样品,相当加入硫酸 1 mL。
5.2.4 酱、酱油、醋、冷饮、豆腐、腐乳、酱腌菜等:称取 10 g或 20 g 试样(精确到 0.01 g)或吸取 10.0 mL 或 20.0 mL 液体样品,置于 250 mL~500 mL 定氮瓶中,加数粒玻璃珠、5 mL~15 mL 硝酸。以下按 5.2.2 自“放置片刻……”起依法操作,但定容后的溶液每 10 mL相当于 2 g或 2 mL 试样。
5.2.5 含酒精性饮料或含二氧化碳饮料: 吸取 10.00 mL 或 20.00 mL 试样, 置于 250 mL~500 mL 定氮瓶中. 加数粒玻璃珠, 先用小火加热除去乙醇或二氧化碳, 再加 5 mL~10 mL 硝酸, 混匀后, 以下按 5.2.2 自“放置片刻……”起依法操作, 但定容后的溶液每 10 mL 相当于 2 mL 试样。
5.2.6 含糖量高的食品:称取 5 g 或 10 g 试样(精确至 0.01 g),置于 250 mL~500 mL 定氮瓶中,先加少许水使湿润,加数粒玻璃珠、5 mL~10 mL 硝酸,摇匀。缓缓加入5 mL 或 10 mL 硫酸,待作用缓和停止起泡沫后,先用小火缓缓加热(糖分易炭化),不断沿瓶壁补加硝酸,待泡沫全部消失后5.2.2 自“加20 mL 水煮沸……”起依法操作。
5.2.7 水产品:取可食部分样品捣成匀浆,称取 5 g或 10 g 试样(精确至 0.01 g,海产藻类、贝类可适当减少取样量),置于 250 mL~500 mL 定氮瓶中,加数粒玻璃珠,5 mL~10 mL 硝酸,混匀后,以下按 5.2.2自“沿瓶壁加入 5 mL 或 10 mL硫酸……”起依法操作。 5.2.8 灰化法
5.2.8.1 粮食及其他含水分少的食品:称取 5 g 试样(精确至 0.01 g),置于石英或瓷坩锅中,加热至炭化,然后移入马弗炉中, 500 ℃灰化 3 h, 放冷,取出坩锅,加硝酸(1+1),润湿灰分,用小火蒸干,在 500 ℃烧 1 h, 放冷。取出坩锅。加 1 mL 硝酸(1+l),加热,使灰分溶解,移入50 mL 容量瓶中,用水洗涤坩锅,洗液并入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
5.2.8.2 含水分多的食品或液体试样:称取 5.0 g 或吸取5.00 mL 试样,置于蒸发皿中,先在水浴上蒸干,再按 5.2.8.1 自“加热至炭化……”起依法操作。
5.3 测定
25.3.1 吸取 10.0 mL 消化后的定容溶液和同量的试剂空白液,分别过于 125 mL 分液漏斗中,各加水至 20 mL。
5.3.2 吸取 0 mL,0.10 mL,0.20 mL,0.30 mL,0.40 mL,0.50 mL 铅标准使用液(相当 0.0 μg,1.0 μg,2.0 μg,3.0 μg,4.0 μg,5.0 μg 铅),分别置于 125 mL 分液漏斗中,各加硝酸(1+99)至 20 mL。于试样消化液、试剂空白液和铅标准液中各加 2.0 mL 柠檬酸铵溶液(200 g/L),l.0 mL 盐酸羟胺溶液(200 g/L)和 2 滴酚红指示液,用氨水(1+1)调至红色,再各加 2.0 mL 氰化钾溶液(100 g/L),混匀。各加 5.0 mL 二硫腙使用液,剧烈振摇 1 min,静置分层后,三氯甲烷层经脱脂棉滤入 1 cm比色杯中,以三氯甲烷调节零点于波长 510 nm处测吸光度,各点减去零管吸收值后,绘制标准曲线或计算一元回归方程,试样与曲线比较。
6 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铅含量按式(5)进行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