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技术知识 >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大肠杆菌)

1.菌落总数

2.大肠菌群

3.霉菌和酵母菌

4.金黄色葡萄球菌

5.沙门氏菌

2.大肠菌群 GB 4789.3-2010

2.1 定义

大肠菌群(coliform bacteria)系指一群在37 ℃、24 h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2.2意义

2.2.1大肠菌群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微生物区系,并且只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中。通常与动物肠道病原菌同时存在,只是数量不同。

2.2.2动物肠道病原菌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较差,在体外环境中极易死亡,所以难以在食品中检出。

基于上述原因,通常采用大肠菌群来预测食品被粪便、肠道病原菌污染的可能性。

3.实验试剂与耗材

LST培养基,BGLB培养基,试管,小套管,生理盐水等。

4.检验程序

见下图

5.操作步骤

5.1 样品稀释

5.1.1固体和半固体样品:称取 25 g 样品置盛有 225 mL 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杯内,8000 r/min~10000 r/min 均质 1 min~2 min,或放入盛有 225 mL 稀释液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 1 min~2 min,制成 1:10 的样品匀液。

5.1.2液体样品:以无菌吸管吸取 25 mL 样品置盛有 225 mL 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锥形瓶(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充分混匀,制成 1:10 的样品匀液。

5.1.3 样品匀液的 pH 值应在 6.5~7.5 之间,必要时分别用 1 mol/L NaOH 或 1 mol/L HCl 调节。

5.1.4 用1 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 1:10 样品匀液 1 mL,沿管壁缓慢注于盛有9 mL稀释液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或吸头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面),振摇试管或换用 1 支无菌吸管反复吹打使其混合均匀,制成 1:100 的样品匀液。

5.1.5 按 5.1.4 操作程序,制备10倍系列稀释样品匀液。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次1mL无菌吸管或吸头。

从制备样品匀液至样品接种完毕,全过程不得超过 15 min。

5.2 初发酵试验

每个样品,选择3个适宜的连续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液体样品可以选择原液),每个稀释度接种3管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LST)肉汤,每管接种1mL(如接种量超过1 mL,则用双料LST肉汤),36℃±1 ℃培养24 h±2 h,观察倒管内是否有气泡产生,24 h±2 h产气者进行复发酵试验,如未产气则继续培养至48 h±2 h,产气者进行复发酵试验。未产气者为大肠菌群阴性。

5.3 复发酵试验

用接种环从产气的LST肉汤管中分别取培养物1环, 移种于煌绿乳糖胆盐肉汤 (BGLB)管中, 36 ℃±1℃培养48 h±2 h,观察产气情况。产气者,计为大肠菌群阳性管。



6 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PN)的报告

按5.3确证的大肠菌群LST阳性管数,检索MPN表,报告每g(mL)样品中大肠菌群的MPN值。

农业部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中国计量测试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