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技术知识 >

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清洗包扎方法

微生物学实验室所用的玻璃器皿,大多要进行消毒、灭菌和用来培养微生物,因此对其质量、洗涤和包装方法均有一定的要求。一般,玻璃器皿的质量要求硬质玻璃,才能承受高温和短暂烧灼而不致破损;器皿的游离碱含量要少,否则会影响培养基的酸碱度;对玻璃器皿的形状和包装方法的要求,以能防止污染杂菌为准;洗涤方法不恰当也会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兰冠教育学院食品检验员培训中心总结以下实验室常见设备的消毒包扎清洗等内容以供我院学员学习使用。

一、器皿的种类、要求与应用

1、德汉氏试管 观察细菌在糖发酵培养基内产气情况时,一般在小试管内再套一倒置的小套管(约6×36mm),此小套管即为德汉氏试管,又称发酵小套管。

2、吸量管(刻度移液管) 微生物实验一般需备有1ml,5ml,10ml等规格吸量管,使用时注意管上是有刻有“吹”字,如没,则表示不需吹出管尖液体。

3、试管 微生物学实验室所用玻璃试管,其管壁必须比化学实验室用的厚些,这样在塞棉花塞时,管口才不会破损。试管的形状要求没有翻口,不然,微生物容易从棉塞与管口的缝隙间进入试管而造成污染。此外,现在有不用棉塞而用铝制或塑料制的试管帽,若用翻口试管也不便于盖试管帽。有的实验要求尽量减低蒸发试管内的水分,则需使用螺口试管,盖以螺口胶木或塑料帽。

试管一般常用的有以下3种规格:

1)大试管(18×180mm)可盛倒培养皿用的培养基(如大肠菌群的检验);亦可作斜面琼脂或样液稀释用;

2)中试管(约13~15×100~150mm)盛液体培养基或做琼脂斜面用,亦可用于病毒等的稀释和血清学试验。

3)小试管(10~12×100mm)一般用于糖发酵试验或血清学试验,和其他需要节省材料的试验

4、三角瓶与烧杯 三角烧瓶有100、250、500、1000ml等不同的大小,常用来盛无菌水、培养基和摇瓶发酵等。常用的烧杯有50、100、250、500、1000ml等,用来配制培养基与药品。

5、培养皿 常用的培养皿皿底直径90mm,高15mm。培养皿一般均为玻璃皿盖,但有特殊需要时,可使用陶器皿盖,因其能吸收水分,使培养基表面干燥,例如测定抗生素生物效价时,培养皿不能倒置培养,则用陶器皿盖为好。

在培养皿内倒入适量固体培养基制成平板,用于分离、纯化、鉴定菌种、微生物计数以及测定抗生素、噬菌体的效果等。

6.载玻片与盖玻片  普通载玻片大小为75×25mm,用于微生物涂片、染色,作形态观察等。盖玻片为18×18mm。

二、玻璃器皿的清洗

1.常用洗液

(1)重铬酸钾洗液浓溶液 重铬酸钾:水:浓硫酸按1:1:18配置

稀溶液 重铬酸钾:水:浓硫酸按1:17:2配置

注意:应先将重铬酸钾先溶于水中,可慢慢加温,溶解后冷却,在加入浓硫酸,边搅拌边加入。

(2)(1+1)盐酸洗液 盐酸和水按1比1混合。

 三、玻璃器皿的包扎

1.试管和三角烧瓶等的包装 试管管口和三角烧瓶瓶口塞以棉花塞(或硅胶塞),然后在棉花塞与管口和瓶口的外面用两层报纸与细线包扎好,进行灭菌。试管塞好棉花塞后也可一起装在铁丝篓中,用大张报纸将一篓试管口做一次包扎,包纸的目的在于保存期避免灰尘侵入。

空的玻璃器皿一般用干热灭菌,若需湿热灭菌,则要多用几层报纸包扎,外面最好再加一层牛皮纸。如果试管是盖的铝帽,则不必包纸,可直接干热灭菌。用塑料帽,则宜湿热灭菌。

2、培养皿的包扎培养皿常用牛皮纸(旧报纸)密密包紧,一般以5~8套培养皿作一包,少于5套工作量太大,多于8套不易操作。包好后行于湿热灭菌。如将培养皿放入不锈钢筒内进行干热灭菌,则不必用纸包,不锈钢筒有一圆筒形的带盖外筒,里面放一装培养皿的带底框架,此框架可自圆筒内提出,以便装取培养皿。

3.吸管的包装 准备好干燥的吸管,在距其粗头顶端约0.5cm处,塞一小段约1.5cm长的棉花,以免使用时将杂菌吹入其中,或不慎将微生物吸出管外。棉花要塞得松紧恰当,过紧,吹吸液体太费力;过松,吹气时棉花会下滑。然后分别将每支吸管尖端斜放在旧报纸条的近左端,与报纸约呈45度角,并将左端多余的一段纸覆折在吸管上,再将整根吸管卷入报纸,右端多余的报纸打一小结。如此包好的很多吸管可再用一张大报纸包好,进行干热灭菌。

如果有装吸管的不锈钢筒,亦可将分别包好的吸管一起装入筒内,进行干热灭菌;若预计一筒灭菌的吸管可一次用完,亦可不用报纸包而直接装入筒内灭菌,但要求将吸管的尖端插入筒底,粗端在筒口,使用时,不锈钢筒卧放在桌上,用手持粗端拔出。


农业部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中国计量测试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