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食品生产企业审核检查突出问题自查关键点有哪些
企业自查
食品企业安全自查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通过安全自查,能够及时发现和查明各种安全隐患,并填补安全漏洞,使执行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常态化,有效避免不安全食品事件的发生。今天就给大家说下这方面的内容。
依据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食品召回管理办法》、《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等相关规范!
自查范围
自查项目一般包括原辅料、生产过程、出厂检验现场、标识标注情况、原辅料进厂查验记录、食品销售台账情况、不安全食品召回等。
首先,企业建立自查小组,根据公司体系情况以食安小组为基础,并对自查项目是否符合要求设立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等选项(打分制亦可)。
一、生产过程的自查
生产过程的自查包括生产环境(更衣室)、厂区环境以及物料交叉污染等。示例如下:
厂区要求:
1)厂区垃圾是否密闭存放,是否与其他杂物混放
2)生活区是否与生产区分开
3)厂区是否记录清洁情况,并予以监督
物料交叉污染:
1)生产用物料是否在拆包间拆包或用其他清洁外包处理后进入生产区域
2)人流物流通道是否避免污染
3)半成品储存是否有防护措施,并标识清楚
4)原料、半成品、成品是否放在指定区域
5)贮存、运输、装卸原料、半成品的工器具是否清洁,并符合产品特性
生产加工过程要求:
1)生产加工设备是否清洁卫生、无积垢
2)企业是否建立清洗消毒记录
3)生产现场所使用的原物料是否与原物料验收记录一致
4)企业是否能够提供产品投料记录,投料记录中是否含有原物料名称、投料数量、用于生产产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或批号等
5)生产设备的维修、保养、点检制度是否完善
6)确认关键控制点记录是否完善
7)生产现场员工工作服、帽子、口罩是否佩戴正确,有无佩戴饰品、是否涂染指甲以及健康证是否到位
8)包装制成原始记录是否完善
更衣室要求:
1)更衣室内部是否设立衣物储衣柜或衣架
2)更衣室、空间是否定期消毒
3)是否配备了足量的非手动洗手设备、洗手液、消毒液、干手器。
二、原辅料的自查
原辅料是否离地、离墙,外包装是否完好,有无适当的防护措施
原辅料存放现场卫生状况是否良好
原辅料(除农副产品)标签是否有产品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和贮藏条件等内容
进口原辅料是否存在中文标签
原辅料存放现场是否有过期原辅料,过期原辅料是否清理并建立处理记录
原辅料的自查包括生产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相关物品。自查过程中宜具体到位。示例如下:
添加剂是否专库或专柜存放,并有专人保管
包装材料是否有专库存,用于食品直接包装的包材标签是否正确
采购国内生产的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是否索取原辅料生产商有效的营业执照(三证合一)复印件、许可证复印件(指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取得许可的)和购进批次产品相适应的合格证或批检报告
采购国外的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相关产品是否有对应的入境检疫证明
三、检验现场的自查
超净台(如使用)是否专间放置
出厂检验原始记录是否保留完整,保存时间是否符合规定
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是否双人保管、双把锁、双账本
化验室人员是否专职,是否具备检验证书
天平、培养箱、滴定管、压力锅等以及其他出厂检验设备的检定/校准是否在有效期
化验室环境是否干净整洁
出厂检验现场的自查,示例如下:
化验室出厂检验设备、辅助设备是否可正常使用
化验室必备检验药品是否在有效期内
四、原辅料台账的自查
原辅料进厂查验台账自查:食品进厂查验台账是否包括产品名称、进厂日期、生产日期或批号、数量、规格型号、检验合格证编号、供货者单位及联系方式、供货商(流通商)名称及地址等。
五、销售台账的自查
销售台账自查:食品销售台账是否包括食品名称、生产日期或批号、生产数量、规格型号、检验合格证编号、购货者单位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出库日期、地点等。
六、标签标识的自查
食品标识标注规定一般包含: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生产商、经销商、委托商(如有)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贮存条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及QS标志(SC换证后只需填写SC证号)、产品标准代号、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准中的通用名称、营养成分表,以及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中规定的其他必须标明事项。
七、召回规定和实施的自查
是否制定召回控制程序;是否按照程序要求频率进行演练并形成报告
不安全食品的召回包括不安全食品召回是否专区放置与标识、是否有不安全食品召回记录以及不安全食品销毁记录。
食品企业安全自查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通过安全自查,能够及时发现和查明各种安全隐患,并填补安全漏洞,使执行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常态化,有效避免不安全食品事件的发生。今天就给大家说下这方面的内容。
依据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食品召回管理办法》、《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等相关规范!
自查范围
自查项目一般包括原辅料、生产过程、出厂检验现场、标识标注情况、原辅料进厂查验记录、食品销售台账情况、不安全食品召回等。
首先,企业建立自查小组,根据公司体系情况以食安小组为基础,并对自查项目是否符合要求设立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等选项(打分制亦可)。
一、生产过程的自查
生产过程的自查包括生产环境(更衣室)、厂区环境以及物料交叉污染等。示例如下:
厂区要求:
1)厂区垃圾是否密闭存放,是否与其他杂物混放
2)生活区是否与生产区分开
3)厂区是否记录清洁情况,并予以监督
物料交叉污染:
1)生产用物料是否在拆包间拆包或用其他清洁外包处理后进入生产区域
2)人流物流通道是否避免污染
3)半成品储存是否有防护措施,并标识清楚
4)原料、半成品、成品是否放在指定区域
5)贮存、运输、装卸原料、半成品的工器具是否清洁,并符合产品特性
生产加工过程要求:
1)生产加工设备是否清洁卫生、无积垢
2)企业是否建立清洗消毒记录
3)生产现场所使用的原物料是否与原物料验收记录一致
4)企业是否能够提供产品投料记录,投料记录中是否含有原物料名称、投料数量、用于生产产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或批号等
5)生产设备的维修、保养、点检制度是否完善
6)确认关键控制点记录是否完善
7)生产现场员工工作服、帽子、口罩是否佩戴正确,有无佩戴饰品、是否涂染指甲以及健康证是否到位
8)包装制成原始记录是否完善
更衣室要求:
1)更衣室内部是否设立衣物储衣柜或衣架
2)更衣室、空间是否定期消毒
3)是否配备了足量的非手动洗手设备、洗手液、消毒液、干手器。
二、原辅料的自查
原辅料是否离地、离墙,外包装是否完好,有无适当的防护措施
原辅料存放现场卫生状况是否良好
原辅料(除农副产品)标签是否有产品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和贮藏条件等内容
进口原辅料是否存在中文标签
原辅料存放现场是否有过期原辅料,过期原辅料是否清理并建立处理记录
原辅料的自查包括生产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相关物品。自查过程中宜具体到位。示例如下:
添加剂是否专库或专柜存放,并有专人保管
包装材料是否有专库存,用于食品直接包装的包材标签是否正确
采购国内生产的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是否索取原辅料生产商有效的营业执照(三证合一)复印件、许可证复印件(指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取得许可的)和购进批次产品相适应的合格证或批检报告
采购国外的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相关产品是否有对应的入境检疫证明
三、检验现场的自查
超净台(如使用)是否专间放置
出厂检验原始记录是否保留完整,保存时间是否符合规定
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是否双人保管、双把锁、双账本
化验室人员是否专职,是否具备检验证书
天平、培养箱、滴定管、压力锅等以及其他出厂检验设备的检定/校准是否在有效期
化验室环境是否干净整洁
出厂检验现场的自查,示例如下:
化验室出厂检验设备、辅助设备是否可正常使用
化验室必备检验药品是否在有效期内
四、原辅料台账的自查
原辅料进厂查验台账自查:食品进厂查验台账是否包括产品名称、进厂日期、生产日期或批号、数量、规格型号、检验合格证编号、供货者单位及联系方式、供货商(流通商)名称及地址等。
五、销售台账的自查
销售台账自查:食品销售台账是否包括食品名称、生产日期或批号、生产数量、规格型号、检验合格证编号、购货者单位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出库日期、地点等。
六、标签标识的自查
食品标识标注规定一般包含: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生产商、经销商、委托商(如有)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贮存条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及QS标志(SC换证后只需填写SC证号)、产品标准代号、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准中的通用名称、营养成分表,以及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中规定的其他必须标明事项。
七、召回规定和实施的自查
是否制定召回控制程序;是否按照程序要求频率进行演练并形成报告
不安全食品的召回包括不安全食品召回是否专区放置与标识、是否有不安全食品召回记录以及不安全食品销毁记录。